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认真的日本
山西省大同市泓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静

  林静(右)与日方抹茶茶道表演者合影。

  俗话说三月烟雨下江南,我们却四月晴朗赴日本。日本茶道世界闻名,做茶多年终未能亲身体验,难得应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邀请,这一路短短数日,却着实感触良多,在此浅谈己见。

  印象之一,礼。若问感触最深的地方,定是日本的礼节。每到一处住宿、吃饭或参观,无数次的鞠躬就不必多言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脸上所挂着的微笑,这是我们企业在员工培训三到五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效果。一次从一个饭店出来,我们乘坐的大巴被堵在路口,来回折腾了20多分钟,饭店的老板娘就站在门口一直向我们挥手、鞠躬、微笑,直到我们走出路口。他们的毅力和一丝不苟当真令人钦佩。

  印象之二,洁。从前女儿在外留学时,我也曾去过不少国家,日本的环境卫生应该是世界前列的。比如他们的公共厕所都干净得没有死角。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的企业,我们的公共卫生,往往要通过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机制,才能保持洁净,而这里的公共环境,更多的是每一位普通百姓共同维护的结果。

  印象之三,道。当茶谈及“道”时,往往说的是种境界,是种更趋近内心深处的感知与茶结合的表现。在观赏里千家茶事时,当初对“茶道”的感受产生许多共鸣。日本茶艺师的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和气定神闲,都好似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真的可以在品茶的同时凝神修心。但有些茶人的“茶艺表演”却仅限于表演,就是兰花指翘到天上,心中没有静怡祥和,也不会让人感到茶之优雅。

  在写这文章前,我已经在企业的例会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闻。这几点印象不仅仅是我的感慨,更重要的是我的期望,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期望,对自己做茶精进的期望,对中国茶行业未来的期望。中国人是谦和而自省的,取长补短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