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源共享 风险齐防(一)
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有效提升农金机构抗风险能力
□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共享灾备中心总经理 齐亚斌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全国省级农村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已成为支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基础业务系统。如何确保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提高核心业务系统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本着全力服务“三农”、服务成员单位的宗旨,按照人民银行、银监会有关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管要求,于2009年组织研究论证,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可供多家成员单位共享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暨“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

  该系统采用集中开发、运营的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专门的研发和系统运维队伍,大大节省了成员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成本和人力投入。目前已有宁夏、海南、青海三省区的灾备系统上线运行,湖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等省区的系统即将上线。共享灾备系统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的作用日益显现。

  系统建设背景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省级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完成了核心业务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建设。多数省级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均采用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先进模式来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由于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基础系统,是各种IT系统的“心脏”,各农村金融机构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

  然而,数据全省大集中模式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数据中心发生毁灭性灾难,将会影响到全部分支机构的几乎所有业务。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安全,提高核心业务系统风险防范能力,是目前各农村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从“服务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使命出发,提出了为各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建立集中异地灾备系统的项目规划。这不仅对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核心业务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大量节约投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系统建设目标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对各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并分别与多家专业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方案论证,充分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结合农村金融机构各省级系统业务发展特点和信息系统现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已经建立的本地高可用和同城灾备中心应作为故障和灾难发生时优先考虑恢复业务的基础设施;第二,异地灾备中心恢复业务的业务水平要求和及时到达处理故障恢复的时间保障代价高昂;第三,灾难备份和业务恢复场景的定位为严重区域级灾难(地震、严重水灾、其它区域性严重灾害),其发生概率极低;第四,建立过高容灾能力等级的远程灾备系统,在产品、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各项投入代价较大。

  基于上述考虑,农信银集中灾备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集中各农村金融机构股东单位的力量,由农信银中心牵头,各股东单位共同建设集中的核心业务系统异地灾备中心,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关键柜面业务的应用级(或数据级)异地灾备,构建完善的灾难备份体系,并有效降低灾备系统总体实施成本和维护成本。

  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在考虑了所有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系统环境现状之后,确定方案的设计思路为:各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共享系统资源和管理资源,对各农村金融机构省内异地网络灾备中心与农信银集中灾备中心所有设备进行集成,并与各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系统环境实现无缝对接。在方案总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现有存储环境、服务器环境、备份环境、应用环境、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平稳地安装和部署,不对现有应用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各个系统可靠运行,满足农村金融机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需求。

  农信银共享灾备系统的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集中灾备系统设计原则。农信银共享灾备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抵御灾难打击的能力和灾难恢复的能力。 

  第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由于各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IT架构并不完全一致,在建设农信银共享异地灾备系统时,统筹考虑,合理布局,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调控,根据各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分步组织项目实施,形成发展有序的灾难恢复体系格局。

  第三,资源共享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讲求实效,保证重点,在保障主要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各农村金融机构异地灾难备份资源的高度共享,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第四,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面临的风险大小、业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等因素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定灾难恢复建设的等级,选择合适的灾难备份方案,防止“过保护”和“欠保护”现象的发生。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现实情况,按照“两地三中心”的布局,合理确定农信银灾备系统的业务范围和灾难恢复等级,并确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五,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IT技术。充分利用目前IT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便利,做到各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动态分配IT资源,做好对历史投资的资源保护。尽量减少对各农村金融机构当前应用系统架构、版本和部署及管理方式的影响,减少项目实施工作量和难度,避免过度投资。

  第六,建立完善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管理机制。通过农村金融机构集中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逐步完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的管理架构,建立规范严格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提高各农村金融机构对异地备份系统的管理能力,也促进各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核心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

  第七,平战结合的原则。灾难恢复资源是为“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准备的,在不影响灾难备份和恢复功能的前提下,加强灾难恢复“平时”的应急演练,确保“战时”应急恢复的系统效能。

  (未完待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