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抢抓机遇 务实创新
——重庆市南岸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近年来,以城市发展为主体的重庆市南岸区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在巩固发展“两社两化”、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据了解,该区社连续5年荣获市社综合考核一等奖,获“中国果品流通行业”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并成功创建“中国枇杷之乡”、“中华名果品牌”。该社现有干部职工1362人,各类股份制企业30个,行业协会7个,再生资源市场1个,资产总额约4亿元。

  加强社企改革 狠抓项目建设

  近年来,南岸区社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新变化,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社有企业改革,先后清偿银行债务共计6000余万元,收回临街网点、“台湾花园”房产300多平方米,消化富余人员700多人。截至2011年底,全系统资产保值率在9%以上,确保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该区社立足地处城区的实际,结合城市发展,把盘活资产作为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开拓多种经营,狠抓项目建设,壮大社有资产和企业经济实力,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目前,该区社狠抓江南再生资源市场招商引资,现商户入住率达到90%,且运转良好,预计年销售额1.5亿元,上缴税1000余万元;启动实施长生桥镇供销合作社“迎龙地块”拆迁重建项目,预计投资1200万元,建成1.2万平方米的商业和住宅综合大楼;对原无证的营业用房补办国土证、房管证600平方米,新增资产300余万元。

  巩固“两社两化”助农增收

  围绕特色农业这一主导产业,南岸区社把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作为提高服务水平、助农增收的有效方式,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综合服务社22个,完成30个“千社千店”放心工程、25个农村信息化工程,入社农民3万余名,覆盖农业人口60%左右。

  为推动合作经济快速发展,该区社还邀请西南农业大学专家实地讲课培训4000余人次,并为300多名经纪人颁发了证书。在服务“三农”促农业、创品牌、增收入方面,区社着力打造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区的10个专业合作社被有关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9年,该区还获得“中国优质枇杷之乡”称号。2010年“广廻”枇杷和“吴小平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品牌”,马颈村金鱼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苦竹花木专业合作社等8个专业社被授予重庆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

  推进网络建设 构建流通体系

  南岸区社在狠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药品配送网络、烟花爆竹经营网络、蚕桑网络建设为支撑的四大网络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并为该网络吸纳了250余个再生资源门店、1个再生资源市场和1个分拣中心。此外,该网络还开展城乡废纸、废塑料、废钢铁等再生资源、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其它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着力打造再生资源网络体系。2009年4月,商务部、重庆市商委专家组对该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完善药品配送网络建设,要求加强对24个桐君阁大药房加盟店的日常规范管理,做好药品经营《许可证》更换相关协调组织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经营。该区社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做好全区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专营布点工作;协助区相关部门整顿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确保烟花爆竹在经营、配送、运输、储存各个环节的安全的同时,实现年销售在300万元以上。南岸区长生桥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蚕桑联合社+蚕桑专业社+蚕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