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好山好水出好茶。遵义市不仅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茶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丘陵地带,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特别适宜种植茶叶。这里出产的“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名茶享誉全国。《黔茶赋》和《绿茶赋》的作者黄天俊同志曾担任贵州第一产茶大县湄潭县的县委书记多年,担任遵义市委副巡视员后,又分管茶产业发展工作,同时担任贵州省茶协副会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遵义乃至贵州茶叶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绩,值得一读。
黔茶赋
神州出好茶,黔茶独芬芳。
黔地产茶,历史悠久,汉《华阳国志》“平夷山出茶”有证。唐朝陆羽《茶经》载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黄庭坚《阮郎归》描述,“……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清史稿?茶法》冠以“最”之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富锌硒,此乃黔地茶树之特点;原生态、无污染、纯有机、品种良、内质强,这是黔中茶树之共性;造型独特、色香味美、空杯留香、隔夜绽春,断然贵州茶神韵;高香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无疑夜郎茶家珍;展嫩、晶、亮“三色”为佳人,聚香、涩、苦“三清”成上品,此黔茶之大成。
地宠天骄,公园大省。山高林茂、沃野涌泉,丘陵河畔,多雾湿重,气候温和,天性宜茶,处处倩影。晴隆、普安茶籽化石佐证世界古茶树的原生地;习水大茶树、普安“白茶”被誉为茶树活化石。苗寨擂茶、仡佬油茶,侗家罐茶足以论证贵州绿茶悠久历史;“三幺台”、“放信茶”、“拜年茶”说明黔中茶文化博大精深。务川月兔、湄潭眉尖、贵定云雾、思州银钩、都匀毛尖为历代天子所珍。憾在地理、黔道幽闭、茶不出闾,难蜚誉声。
值抗战,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苏步青、胡哲夫兴吟社,留神州品茗茶诗之华章,茶诗的航母闪烁华夏文化烛照后人。国民政府中央桐茶试验地来黔定居湄水之滨,一代茶圣张天福、李连标辟象山育种栽茶,启中国现代茶业之先河,贵州茶由是大面积科技茶问世。
斗转星移,农垦大军创业赴荒山,300万亩茶园穿珠串玉春常至;欣逢盛世,当代茶农致富挥银锄,千万亿颗翠芽竞绽馨香品质良。茶海湄潭、生态凤岗、珠兰仁怀、桐乡正安、仡乡务川、尹珍故里、瀑乡安顺、铜仁东山、石阡坪山、鱼钩独山、云雾贵定、苗寨雷山,白云深处着青黛,三山五岭叠翡翠。条条茶行,蛟龙出海,玉蟒匍匐;层层茶园,绿浪浩瀚,碧毯铺陈。纳百川宽广胸怀,显冰心一色茶天。横成波,纵成浪,近是涛,远是潮,馨香扑鼻,翠色可餐。挥舞巧手,茶姑织彩蝶恋花;指点江山,小伙绘蓝图黔中好。锌硒宝地,锶素酸壤,青山绿水民居靓,村寨山乡放异彩。
风景这边好,黔茶甲天下。乌江两岸、湄水之滨、田坝沃野;都柳江畔,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健康茶、生态茶、有机茶、锌硒茶品牌化的道路已趋成型。茶籽油、茶多酚,茶叶产业链金光闪闪;茶膳食、茶饮料,健康之道五彩缤纷。论茶道,贵州茶遵义共识形成;兴茶事,神州佳茗出产地始真。时雨宜人,百业正兴。天朗茶绿,国强民殷。国茶之源,贵州至尊。
绿茶赋
中华泱泱 茶韵汤汤 国饮绿茶 源远流长
史溯神农 尔雅有章 仲景临床 经出盛唐
山泉煮茗 册载苏黄 明罢龙团 绿茶独张
清史悠悠 佳木荣昌 民国叶卷 科研微张
丝绸茶马 古道夕阳 斗转星移 盛世茶旺
时雨春阳 千姿绽放 日照庐山 西湖信阳
峨眉武夷 遵义井冈 安溪都匀 蒙顶湄江
洞庭黄山 恩施蒲江 浮梁永川 梵净凤冈
大江南北 九派茫茫 涉农涉庶 吐艳群芳
皇室贡品 雾融清香 美哉绿茶 山水哺养
日月精华 雾涤雨浆 锌硒孕育 傲骨经霜
灵芽吐翠 英姿山岗 丹青掠镜 碧毯成洋
伟哉绿茶 茗品远扬 翠芽龙井 绿宝栗香
毛尖雀舌 眉茶靓汤 滋味甘醇 气鲜高香
一碗润喉 二碗涤肠 三碗破闷 四碗神爽
五碗生津 六碗情扬 碗碗养性 盅盅味长
佳茗佳人 禅茶合张 清静雅和 品茗绝唱
清为其质 质地纯良 静为其性 性温柔刚
雅为其神 神怡心旷 和为其道 道发吉祥
四品一体 物我两忘 壮哉绿茶 大益梓桑
抗衰排老 降脂减肪 明目延年 益寿安康
幸哉绿茶 时逢兴旺 群踵而植 绿满南疆
业荣厂兴 满目琳琅 有机繁育 产品呈祥
贸易欧美 远涉重洋 国人喜悦 国饮提倡
和谐社会 民富国强 绿茶常青 国运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