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借得东风快行船
——贵州省毕节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本报驻贵州记者 华时政

  贵州省毕节市地处黔西北的乌蒙山区,高海拔、寡日照、石漠化、交通不便等自然因素严重制约了毕节的发展,曾经是贵州的落后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开启“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毕节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毕节市供销合作社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现代物流,2011年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利润指标完成年计划的375%,比上年同期增长388%;总营业额完成年计划的223%,比上年同期增长298%,其他指标也大幅度增长。

  为农服务 建设村级服务网点

  去年,毕节市供销合作社共完成化肥供应38.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255%,比上年同期增长267%。金沙等县社的股金服务部还专门为化肥储备提供专项资金,随到随拿,促进了化肥淡储工作。目前,该市的化肥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其中金沙、织金两县已达90%以上。各级供销合作社还开展了“农资下乡”活动,把化肥、农膜、农药、种子等送到田间地头,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

  毕节市供销合作社还大力加强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建设,目前已经建成700多个网点和近500家连锁店。为了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还对495名综合服务站站长、经理进行了商业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农村经纪人知识的培训。该社还对前几年建成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商品零售超市进行了“回头看”,对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努力将“新网工程”建设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建成3个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市场,全年实现助农增收3.63亿元,比上年增加2.95亿元。

  开放办社 培养新的增长点

  毕节市社积极实施开放办社战略,集中精力大事、办实事,采取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引进社会资金推动项目实施。威宁县供销合作社在铁路货车站购置了20多亩土地,引进资金建设的威宁县惠农农资农产品配送中心年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占地200亩的川滇黔物流中心,黔西、纳雍、金沙等县供销合作社占地各50亩的物流中心以及黔西县占地15亩的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金沙县社的社员股金已发展到2.5亿元,在此基础上融资成立了两个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为繁荣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毕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还积极承担了为无煤乡镇供应生产生活用煤的任务,在威宁县部分乡镇进行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以后将在全市展开。

  打造企业 发展外向型经济

  去年,毕节市社组织了21个企业申报外贸进出口企业,举办了一期外贸进出口申报培训班,还组织了17家企业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把毕节的农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实现现货交易金额6000多万元,期货交易金额2.3亿元。这些活动受得了商务部和贵州省商业厅领导的高度赞誉,商务部专门补贴参展资金126万元。

  毕节市社主任陈春芬告诉记者,该社还将整合全市社属企业,成立农产品、中药材、重型机械、家用电器、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生活品等进出口企业,形成集团化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同时计划申报辣椒、天麻、芸豆、马铃薯等农产品的原产地认证;引进20亿元资金在威宁县建立马铃薯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的现代化企业,带动社属企业全面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