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记者 任智超) 5月19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与安徽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合作社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本次论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为主题,有关专家学者与合作社的代表就如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如何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技术、资金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
论坛上,山东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白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孔祥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潘淑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欧阳仁根,河北灵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时兵江以及《2011中国合作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编写组成员魏瑞斌等先后发了言。
部分专家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增强单个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合作社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要统一生产经营的意识和习惯。二是健全辅助合作社发展的系列化综合服务体系,在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要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从种子、化肥等的供应到生产过程中的农技与农机服务,再到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助推合作社的发展。同时,专家们还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机制,有关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农村金融供求机制、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机制等,并就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相关专家学者与合作社的代表还就合作社发展历史、合作社的性质定义以及合作社当前所面对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此外,《报告》)编写组的有关成员还就《报告》编写情况进行了汇报。论坛期间,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代表还就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