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独具风格的中国写意画绞泥紫砂壶

□ 本报实习记者 毛欢喜

  图为田园牧歌壶。

  在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在众多的紫砂壶中,著名紫砂艺人谈俊祥的写意画绞泥紫砂壶作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中国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写意泼墨画则达到了极致。谈俊祥在对传统绞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写意画绞泥系列作品,彻底颠覆了传统绞泥表现力不够丰富、花纹单一的局限,为紫砂绞泥创作开拓了新的天地。

  1950年谈俊祥出生在宜兴丁蜀潜洛村的一个紫砂之家,父亲为民国时期著名紫砂艺人谈伯章。谈俊祥自幼受紫砂文化的熏陶,在蜀山南街学艺时得到一代宗师顾景舟的指导,后专心于紫砂泥研究,因对紫砂泥料的谙熟与了解,遂全力投入绞泥工艺的设计与创新中。 

  “从小喜欢艺术,尤其特别爱中国写意泼墨画。一直在尝试新的作品,创造中国写意画绞泥紫砂壶前后共花了10多年时间,在2011年下半年研制成功。”谈俊祥告诉记者。

  “写意画绞泥紫砂壶的做工非常复杂,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制作时用什么画意,需要构思、打底稿、选紫砂料,再将紫砂料做成绞泥,然后用绞泥做成壶。” 谈俊祥说,每一把壶至少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在研制过程中次品、废品相当多,成品少。”

  谈俊祥认为,在制壶的过程中第一是艺术,第二还是艺术。这也是为何细看谈俊祥的写意画绞泥紫砂壶作品,总让人心旷神怡。如《玉立》这件作品,壶身采用圆型,描绘的是荷花,同样是用绞泥手法刻画,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形态跃然壶上,令人回味无穷。而《田园牧歌》这件作品,全手工绞泥制作,绘出心中的“田园牧歌”,展现记忆中的画面。久久凝视,让人想起一首乡村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人人心中都有一支乡间小曲,对谈俊祥而言,这是他对童年的回忆,是心头的一个梦。还有作品《春雨》展现的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张志和的一首《渔歌子》,把江南春雨写得如画一般,而描写的江南春季的意象如拱桥、垂柳、渔舟、鱼鹰等,均被谈俊祥用绞泥手法融入壶上,成为让人回味无穷的江南画。

  同样被吸引而来的紫砂壶收藏家告诉记者,像这种用不同紫砂泥做成画,难度非常高,很具有收藏价值。据其他买家透露,目前谈俊祥的壶市场价格在2万至3万元之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