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在浙江省丽水市诞生,改革路上,憧憬伴随着疑问——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在浙江省丽水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公开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通知决定,要把丽水建成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区和金融创新的示范区,重点围绕“八大体系”,包括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强化金融惠农政策体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改进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等进行改革。
金融改革,鼓点密集。
“温州金改”诞生未满两月,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已在浙江省丽水市呱呱坠地。这一消息无疑为期盼改革已久的农金界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改革路上,憧憬伴随着疑问:首次农金改革为何圈定丽水?“丽水”改革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通过此次先行先试,能否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一切问题的答案将从实践中得出。
一问:
试点为何圈中丽水?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的地级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开展农村金融改革的试验区,有其客观、主观两方面原因。
首先,从其客观条件分析,丽水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80%,。但丽水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较快,形成了香菇、茶叶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市场。然而,丽水市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却不足,由于地处山区、居住分散,全市迄今尚有43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因此,丽水作为试点,具有现实需求和代表意义。
但更为重要的是,丽水具有进行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观意愿。
近年来,丽水市一直致力于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核心的“信贷支农”、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信用惠农”、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核心的“支付便农”、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核心的“创新利农”等金融支农工程共同构成的农村金融改革“丽水模式”。
2011年,丽水市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申报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得到了央行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5月18日召开的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指出:“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迈入现代化社会提供很好的支持。”
丽水市这一举动也得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在丽水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并制订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谈及此次“金改”的初衷,丽水市常务副市长陈瑞商说:“试点将主要解决金融几大问题——第一个是农民贷款难问题,第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第三是要让老百姓方便地取到钱。”
二问:
丽水“金改”看点何在?
“此次改革方案非常全面,非常综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评价道。
他认为,丽水“金改”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立足于全面的、农村的、山区农村的试点,是以其他金融试点为基础推进的。因此,杜晓山预测,丽水农村金融试点将会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并起到“组合拳”作用的试点。
据陈瑞商介绍,作为试点,丽水将进一步扩大农民贷款抵押范围,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鼓励建立社区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培育鼓励优质农企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
而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可以看到,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体将推动农行和邮储银行在丽水市开展支农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银行;建立融资租赁公司等适合丽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组织。
此外,《方案》还提到了将“加强信贷、产业、财税、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先税后补等财税政策工具”。
杜晓山评价此《方案》“将显示出前瞻性、全局性等特点,并且在金融手段、服务方式、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完善、不同性质金融机构的搭配、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起主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
持褒扬态度的还有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他认为央行在丽水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有两个值得称道之处:
第一,文件在改革思路中明确提出城乡金融“二元化”问题,抓住了农村金融发展难题的要害,为政策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二,整个试点方案的设计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集以往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政策和实践之大成,愿景令人充满希望。
然而,金无足赤。
有业内人士对《方案》表示了遗憾,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第一,没有涉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第二,没有明确货币和财政等优惠政策。
另外,试点方案实施“细则”的一贯滞后也令很多人感到焦躁,盼实施细则的呼声正日益高涨。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办负责人李建成均表示,成立社区银行、涉农企业上市融资等项目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暂时无法提上议程。
三问:
“丽水模式”能否复制?
此次丽水金改采取的是“行省共建”模式,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
丽水农金改革,对于急需政策解渴的农村金融而言,有着强大的示范效应。
“‘三农’变化在倒逼农村金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集约化的关系,乡镇企业跟其它企业需要资金没什么差别。过去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都需要跟着调整,要体现出金融服务的特色和变化。”
赵锡军表示,温州金改试点是侧重于城乡综合式的改革试点,而丽水则是一个变化中的农村试点,将来可以跟温州结合起来在全国推广。
杜晓山认为,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是金融服务覆盖率低、市场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发展的目标。因此,通过选择合适地区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金融多层次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建立低成本、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但他同时认为,可复制和可借鉴都是有条件的。
“客观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杜晓山说,“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当地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人民银行三者进行改革的决心和意愿。首先是愿意改革,愿意将农村金融服务改进得更惠民、更亲民,让低端客户获得更大的效益,其余就只是落实的问题了。”
目前,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并将重点围绕破解“‘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两大难题展开,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