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的春耕化肥供应比上年增长了2000吨,增幅50%多;今年又比去年增长了2000吨,增幅又是30%多。现在可以说,我们失去的农资阵地又夺回来了!”当甘肃省永登县农资公司经理何长文的嘴里说出这些话时,心情激动万分,也透出了其中的点点艰辛。
何长文告诉记者,永登是个农业大县,西北边是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商品粮生产基地,南边毗邻青海,往东百十公里就是省城兰州市。正因为离兰州市和生产化肥的兰化、刘化公司相距很近,再加上秦王川一带是具有四五十万亩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历来都是各路农资供应商抢占市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前些年供销合作社发展不景气时,蜂拥而至的各路农资供应商很快抢占了供销合作社原有的许多经营阵地。以县农资公司的春耕化肥供应量为例,上世纪90年代还在1.2万吨左右,但此后却逐年下降,到了2010年仅为4000吨左右。
“作为农资供应的主渠道,怎能眼睁睁看着被削弱!”何长文说,当他们看到一些乡镇的农民被假冒劣质化肥坑害而怨天怨地时,心中也十分着急。但由于自己的公司囊中羞涩,无力从厂家进货,而长期依赖的一家农资公司也由于实力单薄,保证不了充足的货源,造成化肥经常断档脱销。2010年春耕前,万般无奈的他们向省农资公司求援之后才争取到了几千吨化肥。
何长文说:“吃一堑长一智,当我们吃了多少次亏之后才猛然醒悟,天下供销社是一家,只有和资金雄厚、货源充足、质量可靠的省农资公司联手,才能夺回自己失去多年的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近两年,该公司以保供稳价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化肥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同时,通过筹措农资经营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与省农资公司联手,保证充足货源,做到化肥不断档脱销;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不乱搭车涨价,平抑市场价格;严把农资进货关,做到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筹建了3个农资配送中心,筹建改造了89个农资供应站,使农资经营网络更加配套成龙;对经营农资商品的网点实行任务到人、重奖重罚。
这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改革举措一经贯彻落实,便结出累累硕果。到2011年,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做到了县上有农资配送中心,乡镇有基层供销合作社,村庄有农资供应站,全系统年供应大小化肥3.6万标吨,市场份额由过去的不到一半突升到90%以上。令人欣慰的是,在化肥供应量突飞猛进的同时,农药、农膜、农机具也是紧跟其后,公司效益迅猛提升。今年春耕化肥储备、调运更是捷报频传,截至一季度,冬季储备的6000吨春耕化肥已经全部调往农资供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