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后备保障,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的发展才能更有活力、更具有实际意义。
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关系的确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主义文化解体,以拜金主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外来文化正不断的冲击农村的传统文化,广大农民对于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秩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农民中也出现了“三淡三重”,即政治观念淡、金钱观念重;集体思想淡、个人考虑重;公共道德价值观念淡、自我价值观念重。由此而派生出种种不正常现象,诸如对上级的政令不执行,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对公益事业不关心,对应承担的义务不理睬。
从近些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看,从各地的经验教训看,要改变一部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若即若离的状况,要把农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激发出来并保持下去,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广大农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如何组织广大农民,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2008年7月26日,苏光锋等18户农民在国家农村金融新政的引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在全省探索资金互助模式,成立了与浙江省玉环县玉城街道九山农村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资金余缺调剂服务。
最近,玉环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在九山农村资金互助社调研时总结了九山资金互助社在促进农村建设文明建设方面的四个作用:一是文明的准入口。通过道德诚信十大标准,严把入社关口,以文明信贷为杠杆,撬动了农民致富的道路;二是监管的公约数。入股资金取之社区,用之于社区,熟人社会,信息对称,一个人用钱,九个人监督,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三是乡风的孵化器。以资金为纽带组织农民,提高了农民信用组织化,建立了诚信和生态的信用社区;四是创业的助跑器。贷款手续便捷方便,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百姓的大事,也是一项移风易俗、改造思想、改造社会的艰巨工作。九山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功运作表面,通过农村资金互助社去引导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能充分发挥农村的主体作用,最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