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专家沙龙关注合作社与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 白琦瑛)2012年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合作社年”,继“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活动启动之后,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相应活动,旨在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近日,合作社专家沙龙将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作为“国际合作社年·中国合作社手牵手行动”的第一站,推出合作社专家沙龙第八次论坛——合作社与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平桥模式”。

  中部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合作社与中国中部农村崛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机制和对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试验点——信阳平桥区是中部农村的典型代表,当地合作社发展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特征明显、能人带动效应凸显、合作社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作用突出等特点。平桥区作为信阳农业大区,紧抓河南省农业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着力创新农村土地管理、资金投入等体制机制,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试验点,该区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1年底,该区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5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3.7万户。对于今后合作社的发展,专家也相继提出不同的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更生经调研后指出,当前应利用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徐更生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两大难点:一是我国耕地土壤退化的势头难以遏止,重点应是保护和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如何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农业要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必须保证生产出安全、健康的食物。在徐更生看来,合作社在保护和改良土壤以及生产出安全、健康食品方面具有优势,这也是当前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极好机遇。

  山东省农业厅原巡视员慕永太在谈到合作社的经营形式时指出,要放开经营范围、用合作社来开办企业、扩大合作社规模,要采取现代生产方式、采取现代销售方式,不断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大力发展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认为,当前,扩大合作社规模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都需要扩大规模,特别是粮食合作社,迫切需要扩大规模。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社会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可以联合与合作,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同时,要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通过“合作社直采、原产地直供”的营销模式,使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到城镇居民区设立专卖店、消费合作社,与超市、饭店、团体建立产销直挂、团购配送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夏英则强调,合作社在发展信息服务、流通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时,各地相关机构要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以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