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安徽记者 王勇)6月1日,在安徽省合肥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安徽茶博会上,以“哥德堡”号商船为造型的展位让人不禁想起徽茶曾经的辉煌。当市民还在参观时,安徽龙头茶企的掌门人早已聚到一起,商讨振兴徽茶的大计。在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牵头下,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众多企业,就如何发挥龙头作用;如何加强茶叶前期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如何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发挥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政府牵头推进徽茶发展
刚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T20茶叶峰会”,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公新表示,安徽茶业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大力提升茶园、茶叶加工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文化宣传、资源整合和政策争取的力度。
今年3月,安徽省政府发布第23号文件《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顾公新表示,这是安徽省自1986年以来,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的第一份关于茶业发展的文件,茶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重视。今年年初以来,省领导多次深入茶乡、茶叶企业调研茶业发展大计,徽茶崛起出现了难得的机遇。
产业链上找突破
天方茶业有限公司是安徽乃至全国最早一批做茶叶品牌的企业,董事长郑孝和认为,安徽上规模的茶企都以关注品牌茶叶的销售为主。以做品牌和渠道为主的安徽茶企,必须认真分析茶叶价值的产业链问题,必须认真选择好渠道。他提出,目前的茶业龙头企业包办茶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这样做是否必要。关于销售他表示,做品牌销售的茶企,走商场、超市,有各种隐形费用;自建专卖店店面月租金常有数万元。如何解决好渠道问题,是摆在徽茶崛起路上不可回避的难题。
针对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等问题,庐江县白云春毫茶叶公司总经理赵玉贵似乎更有心得。他的经验是,通过茶园土地流转结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通过公司投入、专业合作社管理、社员分红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劳动力和茶园规模化的难题。目前,他已流转3000亩茶园,实现了规模化、清洁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