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雁翅镇 山茶香
第三届门头沟灵之秀山茶文化节开幕
□ 本报实习记者 毛欢喜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党委书记谢春雪在第三届门头沟灵之秀山茶文化节开幕式上演讲。

  “戴着小草帽儿,坐着小马扎儿,一手提小篮儿,一手采茶芽儿”,伴随着这首别有韵味的采茶歌声,6月2日,“第三届门头沟灵之秀山茶文化节”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大村灵之秀农业园内拉开帷幕。

  据了解,本届山茶文化节由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政府与北京灵之秀茶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时得到了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区农委、区旅游委、新华社老干部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茶叶协会及各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党委书记谢春雪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文化节的主题是:“山茶——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全部活动将围绕山茶与健康的话题展开。谢春雪说,将第三届门头沟灵之秀山茶文化节办成京西经济文化的品牌,更广泛地宣传京西门头沟的特产黄芩茶。到目前,该区已种植黄芩茶10000多亩,参与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黄芩茶的企业及农户高达3000多人,一个新型的黄芩茶产业已初具规模。

  据了解,黄芩又名高山顶,属多年根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太行山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中,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芩具有清热消炎、祛火排毒、降脂安神、保肝益血等功效,《北京植物志》记载,根可入药,茎、叶、芽、花可代茶用。

  北京灵之秀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说,灵之秀黄芩茶制茶工艺从唐末五代沿袭至今,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灵之秀茶文化有限公司作为传承单位,将其传统工艺发扬创新,开发研制出花枝秀、黄金芽、黄金翠珠、黄金瑰、禅茶、野碧螺等灵之秀黄芩茶系列产品。灵之秀野山茶具有“色鲜润、香浓郁、味醇爽、形秀美”四大品质特征,与南方茶相比,灵之秀野山茶具有不影响睡眠的显著特点,因而是老少皆宜的养生茶饮,被誉为“北方之嘉木”。

  开幕式上,著名茶文化专家于观亭不但以灵之秀野山茶的四大品质特征为例谈了野山茶的开发与发展,而且在品尝了黄芩茶后更是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黄芩是个宝,嫩芽成仙草;科学以制造,常饮永不老;解渴能清热,常饮养生好;今有灵之秀,西山更多娇。另外,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李明德从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的视角,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教授张毅丰从沟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教授谭杰从乡村发展的视角,分别谈了野山茶的产业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文生则从中医药学的视角谈了野山茶的保健与康体功能。

  在当日的山茶文化节上,不少京城市民来到门头沟区雁翅镇的灵之秀黄芩种植基地,亲手采摘黄芩茶。灵之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芩最好的采摘时间是5月和6月,用嫩芽头做茶,采用纯手工制作,目前市场最好的黄芩茶每斤1600元。

  谢春雪对记者表示,灵之秀山茶文化节已举办了三届,已成为门头沟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后政府将加大这种以农业带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本地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