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便民银行
近日,在江西省上栗县金山镇简村综合服务中心“助农取款服务点”POS机前,村民蔡远征通过刷卡、输入密码、金额、签字一系列操作,从服务点管理员龙启文手中“取”到了1000元现金。“以前取钱要到好几里外的镇农信社,来来回回一个钟头,太麻烦!”蔡远征说,现在村里有了“取款机”,在家门口就能取钱,买东西还可以直接刷卡,实在是太方便了。
浮梁县鹅湖镇村民胡龙发的儿子带着乡亲在外地搞建筑工程,老胡就在家里帮着儿子管理工人工资。一到月底,工友们都要为领工资犯愁。“现在好啦,我们直接把工资打到工友的工行卡上,他们回来就可以直接到服务点取钱,很方便。”老胡高兴地说,服务点解决了安全的“大问题”。刚取完涉农补贴的村民叶顺发对在服务点取钱也感触颇深。“原来去城里取钱,打个来回,从村里直接坐公交车要8块,骑摩托车得10块,取钱不多,代价不小。”取款服务点设在了家门口,老百姓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鹅湖供销合作社服务点管理员余爱民介绍说,农户取款、粮补新农保取现、刷卡消费、电费缴纳,这些金融业务都能在他的商店里办理,每天业务量都在20笔以上。
构建惠农支付绿色通道
眼前这些,正是今年2月初江西省供销合作社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共同推进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根据协议约定,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将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作为各项金融业务的主要合作伙伴,而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将供销合作社作为重点客户,按照全省供销合作社项目融资需求, 在评估、审批通过后,给予20亿元人民币融资额度,重点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及棉花收购等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同时,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将重点选择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开展自助银行合作、助农取款服务终端合作(POS机)和中小商户消费转账终端合作。在符合贷款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小额贷款合作,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各类批发市场经营商户贷款的支持力度。
目前,自协议签订以来,上栗、浮梁、玉山等地在第一时间与当地工商银行进行了合作对接,进一步对合作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合作目标,拟订了工作方案,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前期工作试点,上栗、玉山两县供销合作社都筛选了10个村级经营网点布设助农取款POS机,各个试点单位均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POS机、统一流程、统一结算”进行规范设置。从试点情况看,社会反响强烈。一是农民欢迎,便民银行办到了家门口,不出村就可以取款,省去奔波之苦,减少取款成本,享受便捷刷卡服务;二是金融机构获利,依托供销合作社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点,有效地进行业务拓展,大大降低了布放POS机和ATM机的服务网点的投资成本,补齐了银行金融网点少的“短腿”;三是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形象,通过开展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增添了为农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商品销售,提高了基层网点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对政府而言,农村金融服务短缺一直是悬之未解的难题,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开展,办了惠民好事,解了政府之忧。
“筑台唱新戏”的展望
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和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严重缺位,金融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平均1个金融网点要服务近2万人。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支农补贴、新农保和新医保等惠农政策,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尤其突出。而服务“三农”,始终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任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供销合作社大有可为。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西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效经营的基层社有693个,村级综合服务点4442个,经营网点43054个,这些平台是供销合作社最大的优势体现。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这个战略发展目标,江西省社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金融部门开展合作,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选取的11个试点乡镇52个助农取款服务网点已顺利投入运营。在第一批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江西省供销合作社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决定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又筛选了100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100家自助银行进行布设,加快构建起惠农支付绿色通道,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取款难”问题,真正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