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业与金融相距较远的青年农信社员工,有时感觉自己实在力不能及;作为曾在学校头带“光环”的优秀学生,时常因为在基层网点一天复制着一天而感到迷茫。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便在心头争吵不休。也许,这是很多新入职员工都会遇到的纠结吧。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不幸”的,被分到了一个距城区七十多里地的乡镇网点,住进了没有空调、浴室,下雨刮风时还会潲雨的宿舍。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会因业务不熟而急得满头大汗,也会因服务不周而被客户指责,也会因被误解而满心委屈,也会因出差错而被领导批评。也许,新入职员工所遇到的“不幸”,我都遇到了。
有时,我也会发发牢骚和怨气,但更多的是自我反思。“我有什么?我没有什么?”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啊,来自他乡农村,不是“高帅富”;专业不对口,缺乏知识基础;刚刚毕业,没有业务技能;乍出校门,缺少职场经验……然而,我却有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80后特有的激情。
作为新入职的员工,学习业务是首要任务。这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新知识、新文化、新学科空前丰富的时代。面对新业务、新知识,所有员工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时刻保持求知、求真知的激情,才能使心中那“不坠青云之志”拥有扎实的根基。在无数个夜晚,几个新员工相互督促、监督、鼓励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练习点钞等基本技能。甚至吃饭时还不忘相互提问,直至饭菜在讨论中冷却。这种情景被厨师师傅戏称为“食堂大讲堂”。
当然,也有累了、烦了的时候。每当这时,就趁着下了班,一起去散步谈心,一直走到乡间地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呼吸着泥草的芳香,望着一片片怀抱秧苗的大棚,聆听着劳作农民的欢笑声,让乡村季风把烦恼吹散,让沙沙树叶声唤醒继续奋斗的激情。
不知多少次,也不知是谁,帮我们找回了心中的梦想和前进的动力,也许是同伴的坦诚交心,也许是孕育万物的伟大田野。
一晃已过两年。我在反思中寻找着差距、在学习中驱赶着无知、在交流中吸取着养分。不再因稚嫩而被嘲笑、不再因批评而苦恼、不再因无助而迷茫,更不会为了“今天谁值日”这样的小事而娇气地撅起嘴。
下班后,习惯性地拿起墩布,哼着小曲,把大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我知道,这是农信社的“脸面”;周末主动加班担任大堂经理,因为我知道,这是维护客户的有力“触角”。
这时候,谁再问我“你有什么?”我会告诉他,我有扎根基层的实干精神,我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追求,我拥有无数客户的满意笑容和那沁人心田的“谢谢”。年轻的朋友们,青春易逝,让我们一起反思“我有什么,我没有什么”吧。有无之间,脚踏实地为捷径,追求上进无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