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6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护航青年员工成长

吉林省桦甸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王昊

  近年来,为优化员工年龄结构,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农村信用社不断拓宽选人视野、更新人才观念、广开进贤之路,吸纳了大批学历高、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员工。但如何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使其把自我价值与信合事业相结合,具有担当重任的能力,已经成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存在问题:

  缺少实践与历练

  为储备后续力量,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养。但青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其根源多在于岗前个人思想准备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青年适应能力不强。由于青年员工未经过社会历练,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思想上没有到基层艰苦锻炼的准备,导致有的青年自视过高、眼高手低,不愿在基层踏踏实实钻研业务。同时,青年刚刚脱离校园,阅历不足,加之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确实不尽人意,心理落差较大。如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则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第二,部分青年自律能力不强。虽然大部分青年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但是也有一些青年员工认为进了农信社就如同进了保险箱,仅仅满足于日常工作的完成,不思进取,把业余时间的精力主要用在上网、逛街、交友等娱乐活动中;还有的员工对当前农村金融的形势认识不清,对农信社的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心,对自己加入农信社的选择持怀疑态度,思想不稳定。

  建议对策:

  强化培训与引导

  目前,农信社正处于战略发展时期,如何让青年员工尽快由学生转变为员工,快速成为信合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岗前培训。

  一是教育引导角色转换。新进青年员工,特别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承受挫折能力弱、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等问题。因此及时开展以角色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入门教育十分必要。通过教育引导,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信合事业中去。二是培养建立良好心态。通过开展职业心态培训,使青年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消除企业与员工在认识上的隔阂,以较快速度融入企业,以平稳心态投入工作。

  第二,关注成长变化。

  一是帮助解决工作困难。目前,大部分青年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个人工作生活上会遇到一定困难,由于青年员工没有社会阅历,这些困难无法解决,同时又无法寻求倾诉和帮助,久而久之形成思想变化,导致对自己、企业逐步失去信心。因此及时关注青年员工工作情况,正确指导解决工作困难能够使其树立自信,各方面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二是重视肯定工作成绩。对青年员工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对工作出色的青年员工要给予公开表扬,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安排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展露其才华,使其感到组织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激发其为农信事业努力奋斗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各种沟通,让青年员工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在对其工作、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得以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其解决,及时驱除工作中的心理障碍、消极因素和错误念头,助其健康成长。

  第三,搭建成长平台。青年员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个群体,其优势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培养和使用上,要看到其长处,发挥其优势,因势利导为其搭建成才成功平台。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机制,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为青年发挥自身价值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岗位流动。可以采取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让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尝试与实践,提供舞台让青年员工展示其才能,力争将其培养成能胜任多个岗位的“多面手”。三是重视思想政治素质。要做到及时掌握其政治立场、纪律执行、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四是重视基层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往往越是艰苦、复杂环境和关键岗位,越能锻炼人,也能检验人,使其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使用时要看其基层岗位适应力、工作阅历和组织协调能力。五是重视群众基础。在考察任免青年员工时既要尊重群众的意愿,搞好民主测评,更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让真正优秀、敢于干事、能干成事业的青年员工成长起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