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的“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评比”活动中,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荣获“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成为全国农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直以来,广东省农信社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为宗旨,在深入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维护股东(社员)利益,保障员工权益,实施社会救助,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农信社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压缩“两高一剩”、限控行业、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贷款,腾出信贷投放空间,优先满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11年,广东省农合机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比年初下降13.87%,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共退出“两高一剩”贷款765户,金额65亿元。全省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78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4.44%;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7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8.53%,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18亿元。
不断加大对“三农”、现代产业、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省农信社现代服务业贷款171.9亿元,教育行业贷款23.7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4.11亿元,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贷款2.24亿元,广东省循环经济企业贷款10.3亿元,节能减排贷款25.18亿元。对于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011年,广东省联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积极创新内控管理方式,积极推动辖内农合机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全省农合机构风险防控能力大大增强。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广东省联社成立以来共制定和完善各项行业管理制度300多项,推动了全省农合机构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此外,广东省农信社构筑了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管理便利的新型稽核监督体系,大力强化稽核审计功能,增强系统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以流程化管理改革为抓手,从2008年5月开始,广东省联社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该省实际和特点的流程银行管理模式。目前,辖内已有40家农合机构完成了流程化改革,在全国同行业中树立起了“广东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特有品牌。
坚持案件防控“三严”(严防、严查、严处)和“两着力”(着力分类治理和着力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全省农合机构发案数和涉案金额的连年双降。同时,指导各机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提高整体风险量化水平,并结合“合规文化建设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2011年,广东省联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突出贡献单位”。
优化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为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维护客户权益,广东省联社积极推动辖内农合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客户投诉反馈机制,使客户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此外,为了解决辖区内金融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广东省农信社在积极设置传统营业网点的同时,还借助现代金融服务手段,通过布放ATM、POS机、助农取款机等自助设备,为群众提供日常金融服务。2011年以来,广东省农信社共投放ATM/CRS机具6711台,实现了银行卡、网银、ATM、POS设备及代理类业务的多项创新。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近年来,广东省联社积极组织辖内农合机构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救助各地受灾群众,充分发扬了广东农信人乐于助人、慈善为乐的精神,所捐出款项共计约5100多万元。其中: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约1800万元,援建汶川农信社捐款2400万元,向新疆农信社捐赠雪灾救灾款100万元,青海玉树地震捐助善款657万元等。
广东省联社每年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动员广大职工参与“扶贫济困日”活动,2011年共捐款约700万元,为广东扶贫济困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2011年是扶贫“双到”工作的攻坚年,广东省联社在提高五华县高塘村贫困户的种养收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开展金融扶贫等问题上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11.87万元。其中,帮扶到村资金114.66万元,帮扶到户资金197.207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0多个,使高塘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100%稳步脱贫的目标。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广东省联社的带领下,全省农合机构主动鼓励并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建立干部聘任“能上能下”良性通道,为员工开辟更宽阔发展空间;此外,还加大了对员工培训教育力度,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多手段拓展员工的晋升空间,营造激励文化氛围,着力构建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彼此协调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体系。
该省联社通过组织开展全省农合计过激励约束机制调研工作,引入量化指标、丰富干部评价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农合机构“激励、竞争”的宽带薪酬管理体系和福利保障体系,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向心力。
今后,广东省各级农合机构将继续服务社会,并努力均衡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