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人认为,报表就是BI。实际上,报表只是BI的一部分,虽然BI应用的结果通常需要通过报表来展示,但是,BI绝对不仅仅是报表。
其实,大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如同15年前的ERP一样。1998年,国内两大巨头金蝶与用友都开始宣称从财务软件进入ERP领域,于是,ERP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
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大家对BI的理解,也会回归到理性的原点:那就是BI是一个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它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利用好数据,让决策管理者随时随地获取关键信息,让决策者基于数字决策,最终提高决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
至于用什么技术来实现上述的目标,慢慢的将会变得不再有那么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现阶段大家是如何来满足决策管理者的分析需求的:
97%以上是通过EXCEL表格手工整理各种报表,不到3%利用了IT技术,实现了报表的自动化。
随着决策者对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各种报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式报表”——在一个EXCEL页面中,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决策者关心的所有内容,就只恨屏幕不够大。
大家都知道,这些大量的手工处理,是很容易出错,且无法及时得到分析的。于是,许多企业有专人来负责报表制作,而这些报表制作人员加班加点也变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努力的效果呢?
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决策者,当问他们:报上来的厚厚一叠报表,您有看吗?他们绝大多数会回答:有看,只是一般只看其中的一两张。没有时间,真的有感觉有问题,还是直接找人来问了。
因此,报表是无法实现决策者这个“希望”的。这句话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有问题才让我知道,没问题的话,其实我也不需要关注。二就是我随时都可以知道。
改变获取报表的方式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很简单,就是用BI技术改变决策者获取报表的方式:
1、通过仪表盘+多维分析+钻取:仪表盘让决策者首先看到哪项KPI指标有问题,到底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通过钻取到多维分析模型,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真正来源。
2、BI系统可实现“拉”式与“推”式信息提供方式,决策者主动登陆BI系统可随时查询,或者系统会以邮件或短信的方式推送关键信息。
通过这里就可以看到,BI是一个系统,它是立体多方面的,而报表仅仅是一种展现方式而已。
有人或许会这样认为:那我通过一个软件,能自动生成决策者想要的报表,然后再配上一些仪表盘和图表,不就可以了吗?也不见得需要BI呀。报表软件多好呀,简单SETUP一下,写个SQL就可以设计报表了,哪像BI,要规划数据仓库,要ETL,还要建模型,多麻烦呀。
其实,企业在通过IT技术实现决策分析需求时,会经历下面的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或正计划实现到报表自动化或报表图形化的阶段,也就是一些报表软件及前端展示工具可以实现的阶段。
事实上,BI不是让你相信自己所知道的,而是促使你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和疑惑。
BI迫使我们怀疑得出的结论、回到初步阶段、重新设定假定和条件。它促使我们思考,而不是给出事实。
BI可以让你从不同视角查询一系列相关数据,以便在一组不确定的条件下更进一步接近事实。你需要BI工具帮助做出最佳决策,而不是正确决策。
(于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