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卓德胜
职务: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信用社副主任
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今年43岁的卓德胜在湖南省石门县偏远的西北乡信用社一干就是24年。从出纳、会计、信贷员到副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18年的会计工作,让他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而4年的外勤工作经历,见证了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胆大心细”谋发展
2010年,他所在的信用社为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发放1400万元房屋抵押贷款,这是当时全县信用社首笔单笔过千万元的贷款,他和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一道反复摸索,放弃休息时间,忍受着肩颈病发作的疼痛,白天参与调查,晚上查资料,从而保证了客户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带动了石门县乃至周边县市茶叶品质的提升,惠及该县13万多茶农,人均增收200多元。该公司的资产两年翻了两番,实现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换位思考解难题
在清收磨山村徐某2004年为别人借的800元贷款时,卓德胜从前任包片信贷员处了解到,徐某常抛出“要钱找某某去,我只有老命一条!”之类的话。
针对这一情况,卓德胜从拉家常开始给徐某做工作。他得知徐某儿子在读大三,前两年向信用社申请助学贷款因欠旧贷没借到,从而心生怨恨。他劝解徐某说,“有句俗话叫‘钱问经手,事问当家’,是你在信用社借的贷款,信用社找你还钱是正理。你儿子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倘若因父亲有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就不好啦!信用社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旧贷还清了,想再发展,可以继续找我们贷款。”两个月后,徐某还清了贷款本息。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信用社人手不够,无论是会计、出纳、操作,还是信贷内勤岗位,只要有需要,他都愿意代班,从无怨言。信贷管理系统客户注册期间,他与信贷内勤一道操作,熬更守夜,平时本就极少回家的他更是难以与家人团聚。家人都已经对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态度习以为常。
前年,卓德胜70多岁的父亲发生车祸,头部受伤严重,送到县医院抢救。当时正值半年决算关键时期,他无暇顾及,等他处理完手中的工作赶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的脸已经肿得张不开嘴,靠打点滴维持生命。他握着不能说话的父亲的手,愧疚的泪水夺眶而出,但仅仅守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班时间,他又准时出现在信用社,为客户报送贷款资料。
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壶瓶山信用社连续两年获得“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综合考核居全县信用社前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卓德胜还在不停地奔波在“支农”第一线,誓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三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