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忆中父亲的花布兜

山西省洪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赵泽广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已经一年了。

  去年7月2日下午4点半,刚刚参加完政协会议还在视察的我,接到了弟弟的电话,说父亲病重。然而,待我赶到家,却仍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了我终身的遗憾。可是,我总觉得,父亲依然活在我们中间。

  想起父亲,很自然地,我就想起了父亲自行车前把上始终系着的那一个小挎包。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小挎包,走在村中小巷道里,行在田间地埂上的身影,也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

  说是小挎包,其实也就只是一个用手缝制的小布兜。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在信用社工作,出家门时总是提着一个花布兜,而后挂在自行车前把手上系结实,就跨上自行车上路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逐渐知道,父亲的那个花布兜就是专门为信用社提款用的,和在电影电视里偶尔看到的密码箱一样,都是拿来装钱的。外形虽有不同,功能却是一样的,而父亲的自行车在我眼中,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运钞车”。

  父亲的那个花布兜,是母亲用边角料,一块一块裁成或方块儿或平行四边形的小块儿,而后把这些小块儿按不同花色拼凑成图案,缝制在一起,再做一个里子,缝成一个小兜儿,用布条做两条带子,分别缝制在小兜口袋处的两边,一个花布兜就算做成了。

  到了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的花布兜换成了军绿色的挎包。那时信用社的业务量不大,有时候提一次款最多也就5000元。钞票最大面额就是10元一张的大团结,加上其他小面额的纸币,再搭配辅币,5000元钱有时候就是一整包。这一整包钱挂在自行车前把上,要用力才能保持平衡。因为业务量小,加之有存有取、有收有付,提一次款就要用好些时日,所以,父亲提款的次数倒也不多。

  父亲当时是一名信用社员工,既当出纳,又当会计。那时,社会风气比较好,父亲提款时,在路上遇见熟人,还能边走边打招呼,一路很顺当地就回到了信用社。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的提款包换成了皮革手提包,就是那种竖着刚好能装下16开本的小提兜。这个小提兜还是父亲当年获得的奖品,是对父亲优秀工作业绩的奖励。当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奖品多是一张奖状加一个红旗本或一支钢笔,最奢侈的奖品也就是这样的皮革小提兜了。

  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父亲的提款用包又变成一个军绿色的大提包。“运钞车”也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到了90年代,提款箱逐步走进信用社,也开始有212吉普车成为信用社的运钞车。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行车、摩托车、皮革兜、大提包作为提款工具的历史早已过去,父亲的那个花布兜更已湮没无迹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公安部门和人民银行认可的专用运钞车,提款用箱是由公安部监制生产的银行专用车载提款箱,而且还有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经警专门押运。

  然而,我却时时怀念记忆中紧系在父亲自行车把手上那小小的花布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