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生产期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投放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贷款60.84亿元,投放夏粮收购贷款25.12亿元。截至目前,河南省农信社今年新投放贷款222.15亿元,其中,新投放涉农贷款212.80亿元。
今年,河南省夏粮生产形势喜人,“十连增”有望实现。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河南省农信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持基础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
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打造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河南的承诺。
河南省农信社深刻认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始终把支持粮食生产摆到突出位置。今年初,在河南省农信社年度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党委书记鲁轶提出:“积极做好对农户、农村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涉农企业的信贷服务,积极支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集群培育工程,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
同时,河南省农信社积极行动,紧紧围绕《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大力支持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和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流转等。至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投放贷款13亿元,支持建设成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粮田42个、面积21.77万亩,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支持农业科技
助力粮食丰产
农业科技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支撑,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河南省农信社围绕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主动与发改委、水利、农业、农技等有关部门联系,选择科技项目、科技农户、科技型农村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该省农信社主动深入科技农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了解,对农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贷款需求简化手续和程序,并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推出农机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信贷产品,优先满足农业科技创新贷款需求。
河南省农信社深入开展送科技、送信息下乡活动,邀请农业、农技部门有关专家,为农户及种植大户传授新技术、介绍新品种,引导农民粮食生产向现代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支持三夏生产
确保颗粒归仓
“三夏”生产之际,为不误农时农事,河南省农信社对“三夏”生产贷款实行“五个优先”:即对农户所需化肥、农药、农机具、种籽等生产资料资金优先供应;对农产品深加工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对农产品基地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优先满足;对从事夏粮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的农业大户优先支持;对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播种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优先支持。
同时,河南省农信社全面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扎实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对“三夏”生产所需资金敞口发放,力求“手续最简、速度最快”地把支农资金送到农户手中。“三夏”生产期间,河南省农信社共投放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贷款60.84亿元,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支持夏粮收购
搭建购销平台
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确保售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河南省农信社于“三夏”生产之初,就组织人员深入粮储公司、粮食深加工企业、个体收购大户进行调研,了解夏粮收购信贷资金需求情况,及早制定信贷投放计划,部署落实信贷措施,积极支持夏粮收购。
在信贷投放中,该省农信社进一步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对涉及夏粮收购的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对原已进行评级授信的粮储公司、优质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根据上年的贷款数额和信用等级,结合企业需求,适度进行“提级增贷”;对未进行评级授信且符合贷款条件的粮储公司、优质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着力满足其粮食收购资金需求。“三夏”期间,该省农信社共投放夏粮收购贷款25.12亿元。
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农信社还积极推行POS机、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结算服务,方便农民交售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