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指挥棒在中国并不那么灵敏,其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央行频频出手降息,说明实体经济的压力使得政府不惜再次用“出手快、出拳重”来彰显稳增长的决心。信号足够明确,但见效没那么快,属于饿过劲了,已经吃下三个馒头,但还没觉得饱。怕的是不断加大刺激力度,回头又撑着了。
潘福祥 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http://weibo.com/u/1972341235
提振内需恐怕是对抗通缩的终极选择,而扩大内需无非两条路,一是改变财富分配规则,让多数穷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二是大幅提高生产率,更多的财富创造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交换,而消费的本质就是交换。在城市生产率提升已遭瓶颈的时候,农业生产率倍增的潜力巨大。农村将再次拯救城市,是为第三级火箭。
宋鸿兵 《货币战争》作者
http://weibo.com/shbhbzz
6月份CPI继续下探,与GDP增速放缓相呼应。从秦皇岛煤炭积压创记录到三一集团裁员,都警示“硬着陆”的现实风险。中国固然应告别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但在新增长动力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急刹车是危险的。眼下还是只有放松房地产调控,重回投资驱动。切记,慢性病没有速效药!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http://weibo.com/u/188921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