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魏唐营和他的“名人效应”

□ 本报驻河南记者 贾丽君

  魏唐营在鸡场养殖区察看工作。

  近年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促进农业农村以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我国合作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为认真学习贯彻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向全系统弘扬“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价值理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赶先进、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本报特开辟“每周一星”栏目,从本期起,每周推出一个事迹突出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讲述他们为“三农”服务、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以飨读者。

  魏唐营,在河南西华县逍遥镇算得上一个名人。问问当地农民,几乎无人不晓得这位逍遥供销合作社的主任。近日,记者在西华县中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鱼塘边,见到了这位刚刚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的基层社主任。在老百姓眼里,魏唐营可是位大能人,他领办的豫东种猪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家喻户晓,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逍遥镇,记者感受到了魏唐营作为一位“名人”、作为当地供销合作社的一面旗帜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扩大发展壮实力

  中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见习基地,在这片占地200多亩的园子里,小鸡在草地上悠闲地啄食,鱼儿在池塘中自由地遨游,基本上实现了立体养殖、有机饲养。

  魏唐营介绍说,池塘里的鱼分三种,上层是鲢鱼,中间是草鱼,下层是红鱼。池塘边的青草收割后,撒在塘里喂草鱼,鸡粪晒干后,也是上好的鱼饲料。鹅苗很快就到了,养鹅,可以给池塘增氧,一举两得。

  记者看到,池塘的水面上,贴着水面的地方架起了电灯。魏唐营说,这灯光是晚上用来吸引小虫子的,电灯亮上一个小时,关掉十分钟。灯亮的时候各种虫子都在灯光下活动,灯灭了,虫子全都掉到水里,是水中鱼儿的美食,一个池塘每天晚上用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到将近5公斤的虫子。

  记者禁不住惊叹起这种新奇的养殖办法。同行的西华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魏俊祥笑了,他说:“这不算什么,中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是魏唐营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他的可圈可点之处多着呢!我们到他的根据地——豫东种猪场专业合作社看看吧。”

  车行不久,我们来到了这个给无数养殖户带来福音的豫东种猪场专业合作社。整洁的办公环境、整齐的猪栏、整套的仪器设备,魏唐营一边操作,一边介绍他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他说,过去农民给猪配种,要拉到种猪场,各项费用合计下来要200多块钱。合作社改进服务方式,采取种猪场采精,送上门人工授精的方法,每头猪配种,只要12块钱,可以给农民节省180多块钱的花销。合作社除了提供配种、防疫等服务,还想方设法帮助社员解决生猪销售问题,他们与省内外的多家生猪屠宰企业联系,签订购销合同,除了供应本省的漯河、郑州等地外,其生猪产品还销售到了武汉、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2008年以来,专业合作社为社员代销生猪35万头,“豫东生猪”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品牌。

  带农民致富,帮农民增收,是这位供销合作社主任赋予自己的一项使命。生猪专业合作社成功了,魏唐营带领一班人马不停蹄、再接再厉,相继成立了养鸡、种植、水产等6个中小型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达周边四县一市,带动农户5万多户,年经营额累计达到2.8亿元,助农增收达到7000多万元,为农户减负500余万元。

  传播科技惠“三农”

  2011年盛夏的某一天,西华县供销合作社农民综合科技培训学校,来了几位陌生的客人。客人来到后,先看了培训学校的教室、教学仪器,又提出想看看学校每一期学生的名单。学校工作人员拿出记录着学员名字、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的花名册后,当场按照名单上的联系方式拨打了学员的电话,询问他们在这个培训学校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结业后的去向等问题。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来人才亮明身份,他们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因为不断听到群众反映,这个由魏唐营主导投入160万元创办的集教学、科技交流、管理、住宿、餐饮一体化的科技培训基地办得好,不仅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教师也都是从河南农大和省畜牧专科学校聘请来的,针对学员们的不同情况,培训的内容分为蔬菜种植、瓜果种植、畜牧养殖等项目,培训结束后还主动帮助农民联系劳务输出,使每一个从培训学校走出的学员都能够做到“坐下去能做,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县纪委专门派人到此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供销合作社的科技培训学校,真抓实干,果然名不虚传。

  农民需要实践的经验,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在“请进来”学习的同时,魏唐营还专门购买了投影、功放等仪器,隔三差五地“走上门”去,针对不同季节出现的不同问题,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培训。除了对种植养殖户的培训之外,西华县供销合作社农民综合科技培训学校还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了占全县总人口7%以上的残疾人。这些人是社会中特殊的困难群体,最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魏唐营主动和县残联联系,愿意为县里的扶残助残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县残联积极配合,提供资金组织印发了有很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系列教材《自强之路》,通过请进来、走上门的培训服务,让每一个从培训学校走出的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2010年初科技培训学校创办以来,已经开展农业种植、养殖的培训17期,从这里走出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达到了6000多人次,成为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促发展

  逍遥镇是个大镇,镇上有8万多人口,供销合作社就有职工近200名,由于长期积累的问题多,职工上访的问题较为突出。2009年11月,魏唐营调任逍遥供销合作社主任,上任伊始,面对遗留问题多、解决难度大的局面,他通过调查走访,确定了“以稳定促发展、以服务促经营、以招商引资改造经营设施、充分发挥传统名镇优势,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两年多来,通过积极主动与有关方面协调,逍遥供销合作社40多名困难户被县上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他职工也实现了应保尽保,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实心踏地搞经营,全力以赴谋发展。

  软件问题解决好的同时,魏唐营把硬件的改造和提升也列为供销合作社的重点工作之一。他带领班子成员,扩大经营阵地,拓宽服务领域,2011年,供销合作社引资1200余万元,建成了经营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集文化娱乐、休闲、洗浴、健身、日用消费品经营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逍遥供销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方位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逍遥供销合作社也从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发展到了现在年经营额达到9000多万元,年供应农资3000余万元,领办2个专业合作社、3个经营协会、37个农村经营网点的崭新局面。

  2011年,逍遥供销合作社挤进“河南省供销系统二十强基层社”的行列,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覆盖全面,集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龙头企业,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道,在社会上全面树立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象,成为当地乃至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一面旗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