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村工作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有关部署,按照全国总社、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城乡并举、两翼齐飞、项目带动、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指导推动系统改革发展,完善提升为城乡服务功能,使系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天津市供销合作社针对系统组织特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坚持把握大局、科学指导、因地制宜,使系统工作既体现出一致性、紧密性,又体现出个性化、特色化。本文与大家一道探讨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在系统工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一套实践做法。
近几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城乡并举、两翼齐飞、项目带动、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指导推动系统改革发展,完善提升为城乡服务功能,使系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2011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营销总额272.24亿元、商品销售额163.83亿元,利润1.93亿元;而今年1—5月份,就完成营销总额138亿元、商品销售额90.8亿元、利润1.1亿元。在指导推动系统工作中,天津市社从加快发展着眼,从深化服务入手,坚持把握大局、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目标 引领发展
明确的目标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是努力实践的方向。近几年,天津市社每年都确定“蹦一蹦能够得着”的发展目标,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看到发展的希望,找准发展的着力点,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去年,天津市社制定了系统“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并提出了到201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的量化指标,迅速在全系统形成共识,使翻番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成为了系统上下的自觉行动。各单位从“要我翻番”到“我要翻番”,从质疑翻番到比着翻番,一些单位大大超出了翻番进度,个别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当年翻番,区县社的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有6个区县社年利润都超过了1000万元,其中武清区社、静海县社年利润都超过了3000万元。正是由于翻番目标的引领,营造了系统上下齐心、致力发展的浓厚氛围,取得了实现翻番目标的初步成果,开创了系统发展的新局面。
建设网络 夯实发展
经营网络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履行职能的重要支撑。因此,天津市社把构建经营网络,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一件根本大事,全力推进。自2005年起,天津市社指导系统各级实施日用消费品连锁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进乡镇、农副产品进市场的三进工程。特别是其抓住全国总社开展“新网工程”建设的契机,全面推广天津宝坻区社劝宝超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促进了系统网络功能的完善和经营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天津市社在网络建设方面已连续投入10多亿元,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经营网络,经营网点达到4000多个,仅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已达2020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7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超市近40个,整体网络覆盖了农村80%以上的市场。目前,经营网络已经成为天津市社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它不仅使供销合作社重新成为农村流通的主导力量,而且在保证供给、稳定市场、净化环境、带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提效资产 撬动发展
社有资产是供销合作社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增强资产的控制力,提升资产创效水平,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天津市社坚持资源整合、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指导推动系统社有资产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低效运营向高效运营转变,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使社有资产真正能促进系统结构调整。首先,天津市社指导系统对社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针对社有资产管理使用现状,结合市场发展需要,重新修订下发了社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社有资产由本级理事会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细化了社有资产开发使用的有关报批程序。在此基础上,市社及区县社都先后建立了社有资产管理运营机构,具体履行相关管理职能,使社有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天津市社坚持以上项目为引擎,带动社有资产提质增效。从2007年起,天津市社确定了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通过项目建设释放资产效能、培育经济亮点、促进结构调整的方针。截至目前,天津市社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了64个重点项目。有的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天津市社的原有形象,如宝坻区社的劝宝购物中心,宁河县社4.3万平方米的茂川大厦,静海县社17万平方米的金桥国贸中心,都已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商业设施。有的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如新建的金汇、宝鲜物流冷库,储存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系统农产品重要的加工转化平台。有的推进了重点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端产业链的打造,带动了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指导推动系统抓资产、上项目,天津市社走出了一条资产变资本、资本变项目、项目增效能的良性发展之路。
(天津市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