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7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我国将逐步建立起安全高效的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突出。近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力求通过《意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方便群众生活、保障商品质量、引导生产发展和促进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加快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仍然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均达到18%左右,远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8%—10%左右的比例。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流通体系、网络建设还很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还有很大潜力,如果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领域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流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意见》的实施将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高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深化改革开放、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推动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意见》的出台也将为系统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建立系统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意见》中明确的主要内容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从供应链管理、现代流通业态、流通方式等角度提升流通效率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强调从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高保障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推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深化改革,即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地区封锁和垄断,尤其是打破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等等。这也是整个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关键措施。”

  健全流通网络推动消费

  根据《意见》的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将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同时,还将创新流通方式,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迅速集散应急商品能力。这将对健全我国流通体系网络和推动城乡居民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流通产业发展对消费所带来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对于扩大消费来说,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其效果,而流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的成本、效率直接关系到消费的价格,《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消费者的支出,使消费者有更强的购买力。除了价格的因素外,从消费便利来说,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网点、更安全的场所,更能保障消费安全和消费便利,这些都对促进消费有直接的好处。”

  此外,《意见》的实施还将提升我国流通网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建设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流通企业现代网络信息化水平,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降低流通成本 畅通农产品流通

  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是流通产业中基础最薄弱、发展最滞后、矛盾最突出的领域。因此,《意见》重点针对如何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作出明确要求。

  《意见》提出,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要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农产品流通领域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要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具有公益性的本质属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公益性大多缺失或被违背,使“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产品价格非理性上涨的背后推手之一,而《意见》的出台将有效降低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成本问题。针对《意见》中提出的将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则表示,“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只有一两层建筑,很难像大型商城那样进行多层开发,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批发市场用地按商业或工业用地标准去执行,大大增加了市场经营成本,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而相关税费的减免将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大规模滞销、蔬菜水果贱卖等问题频发,严重伤害了产业两端的农民和市民。对此程国强表示,“这些问题反映了农产品流通存在不适宜当前经济增长的矛盾和问题,如流通方式滞后、批发市场未体现公益性定位、流通体系市场发育迟缓、稳定和激活市场的机制不健全、流通体系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意见》的出台与实施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此外,程国强还建议,应对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形成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流通体系的系统性缺陷,运用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并且融合现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宗 合


>>新 闻 链 接

  国务院:十项措施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据人民网消息 7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一)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二)创新流通方式。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三)提高保障能力。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迅速集散应急商品能力。(四)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建设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五)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关键商品流通准入管理,健全流通追溯体系,加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建设商业诚信体系。(七)深化改革开放。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提高流通产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流通企业“走出去”。(八)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农产品流通领域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九)完善支持政策。科学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落实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流通业税制。(十)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科学规范的流通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段欣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