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7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咱的贴心专业合作社

李健拴

  在巍巍太行山下的河南省林州市,只要提起林州市临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秋硕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专业合作社被当地广大农民赞誉为“咱的贴心专业合作社”。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社成立以来,为当地农民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些实事,把农民急需的优良品种引进来,又把积压待售的农副产品想尽办法销出去,在产和销之间牵线搭桥,热情地为农民服务,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打开了一条助农增收之路。

  林州市秋硕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4月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在法人代表栗富增的带领下,想农户之所想、急农户之所急,跑市场,找销路,和一大批客户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购销往来关系。同时,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新品种引进、技术培训指导、市场信息传递、推销农副产品等方面入手,使本区域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合作社的知名度在当地越来越高。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做好一件大事更难。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心里很清楚,要使农民的农副产品能够销售到大市场,并且得到较高的收益,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此,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在农户的田间地头,人们都能看到合作社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有时现场技术指导,有时查找种植技术问题,有时编写调查报告,有时带着问题走访农业专家,并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合作社则根据专家的建议,印刷科学种植宣传小册子1万余册,在农户中广泛宣传。同时,合作社从外地引进20多种农作物新品种、30多种蔬菜瓜果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热情。合作社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为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合作社与60%的农户签订有包销合同,这涉及到该镇大部分农户的切身利益,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把成熟的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并能卖个好价钱。其实,合作社比他们更急,在这之前,合作社早已派出10余名能说会道的业务骨干和经纪人,分散到全国各地找客户、寻销路。栗富增更是亲自出马,跑到山东、河北、山西、湖北、广东等省联系销售渠道,同时借助网络发布销售信息。“没有不好的生意,只有不好的生意人”。栗富增深信其理,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诚信为本,善待客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一个“诚”字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客户的心,与多个大商户达成了常年购销协议。2009年,合作社就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达85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使蔬菜、瓜果、红薯等农作物的种植成为临淇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逆境与顺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结伴而来。正当栗富增踌躇满志地领导着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再上一个新台阶时,2010年,受全国市场影响,销售渠道受阻,这给了种植户一个沉重打击。此时,合作社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最困难的时侯,使农民稳住阵脚,解除他们的消极思想。危难之际,合作社就是农户的主心骨,必须拿出一整套的应对措施,来挽救这种被动局面。合作社经过研究市场,一是和当地的临淇社区合作,在林州市临淇镇投资200万元,建起了蔬菜、瓜果市场,使农户能够到市场自行销售;二是与外地多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扩大向外销售渠道及范围;三是申报注册了“巩尖山”牌商标,对农产品进行择优包装,提高产品品位,打入超市进行销售;四是成立红薯加工厂,对农户种植的红薯进行深加工,变为优质无害的粉面、粉皮、粉条后包装销售。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10年,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交易额达到了9000多万元,比2009年还增加了500万元,同时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500余人,为助农增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自身实力,为农户更好地服务,2009年下半年,合作社依托林州市临淇镇盛产小磨香油的特殊优势,又发展小磨香油作坊16家社员。从购进原料开始,到生产、包装、销售,合作社都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安全关。合作社在销售中还设计了多种精美包装,同时对老字号“岐山堂”进行了注册登记。近年来,合作社已在本地及周边超市销售临淇小磨香油达20多万斤,销售额500多万元。

  几年来,林州市秋硕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除帮助农民销售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外,还帮助农户销售花椒200吨、核桃280吨、柿饼150吨。合作社充分发挥了连接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被评为河南省安阳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河南省林州市先进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栗富增也被授予河南省林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展望未来,合作社正在描绘着更美好的农业经济蓝图,不仅要做好林州市农副产品的推介销售,还要把范围扩大到安阳市整个地区,引领更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