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重庆市梁平县供销合作社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知情者都说:“梁平县供销合作社能够有今天的变化,与唐红为班长的领导集体精诚团结分不开!”
说起唐红,梁平县合作经济领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体态丰满”的主任是同事们眼中绝对的大人物,他懂经济、懂政治、头脑好使,他带领当地老百姓致富,自己不收取老百姓的一分一毫。他因常年辛苦劳累而生病,不得已胆囊被摘除,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无胆英雄”。
2007年1月,唐红初到梁平县供销合作社工作,2月份被正式任命为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当唐红回忆起开初来到供销合作社的情形时,他自己都哭笑不得。上任的第一天,唐红不清楚县供销合作社的具体地址,当他对出租车司机说要到县供销合作社时,不料司机却说:“供销合作社?现在哪里还有供销合作社哦!供销合作社不是早就垮了吗?”听到这句话唐红顿时就懵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样跟司机解释,只好打电话找同事询问地址。本来兴高采烈地去上班,没想到被这位司机泼了一盆冷水。从那时起,唐红尝到了失落、心酸、不受重视的滋味。唐红说,从一个行政官员到供销合作社来工作,他感到自己从中心游走到了边缘。
努力消除质疑
带领“供销班”前进
受到外界的冷落,唐红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让他真正感到困扰的是同事的不信任。刚到梁平县社的“毛头小子”,别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懂经济、懂市场、知晓供销合作社为何物的人。面对内部人员质疑的眼光,唐红显得从容淡定,他冷静思考、仔细研究、客观对待。他暗下决心,为自己理思路、为单位找出路、为农民寻致富路。
经历了心理上打击的唐红变得坚韧起来,他想,要么就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就在沉默中灭亡。唐红选择了爆发。为了弥补供销合作经济知识上的不足,他起早贪黑地研究供销合作经济,还专门聘请律师来教授他法律知识。当时的梁平县社老班子的平均年龄近50岁,个别成员抱定“吃老本”的思想,唐红决定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
他带领班子成员听管理课,注重他们的法规学习,让他们知识快速更新。并规定每周周一开班子会,让大家踊跃发言,提出建议,老员工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唐红几乎能做出最正确的决断。
渐渐的,老班子接受了新“班长”,实践加理论得到了信任,唐红也一点点被接受,从门外汉一跃为行家。手把手地教,勤奋用功地学,唐红用实际行动让质疑的声音就此打住了,让同事们真正对他刮目相看。
顶住压力
盘活“烂摊子”
2007年至2008年间,梁平机场附近有个其他单位的农贸市场,由于管理不善一年要亏十几万元,有意转让。唐红了解这个信息后,决心盘活这个农贸市场,并在众人的反对声中顶着压力买下了它。当时有好心人对唐红说:“你这下可怎么收场啊!”
唐红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决心把农贸市场改建成一个多功能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梁平县社毅然投资180万元把原来22.17亩的土地扩建为27亩。现在,市场内汇集了鲜果批发、干货批发、农资配送等业务,而且还把物流和专业合作社融为一体。接着,又在一些乡镇改扩建市场,并修建了“三方物流”配送站,积极加入市农产品集团。唐红为首的班子为了支撑社有企业,拿出社有资金为企业谋发展。
目前,仅批发市场每年的租金就有几十万元,这个原本不被人们看好的收购计划在唐红的坚持和班子大部分成员的支持下,如今得到了人们的连连称赞,成为当地商业经营的楷模!
灵活应变
解困农产品卖难
梁平县从2005年开始发展青蒿产业,这个由政府搭台,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大项目,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响应。20余万亩的青蒿是全县人民的希望,不料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导致青蒿不值钱,原本5元/斤—6元/斤的价格瞬间滑落到2元/斤—3元/斤,当时谈好了的收售厂家相继违约。政府承诺农民的价格无法兑现,1200万元的青蒿滞销。万难中,唐红积极帮政府、农民解困,带领班子成员和专家律师去各个厂家谈判,面对这样的困境唐红向自己的团队提出“多得不如现得”的销售理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从各个厂家那里共拿了900万元货款,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
解放思想
为县社打开一片天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早在这之前唐红就提出一系列想法,他说:“只有走合作道路才能发展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深层次趋势是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突破镇、乡、村、组的界限,而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也需依托专业合作社。
唐红提出的“项目兴社”,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他思考社有企业到底是利用残值,还是发展壮大。最后他决定在老本中再发展。唐红牢记供销合作社系统两大任务,即保障农资供销,发展合作经济。
在此基础上唐红也提出两大观点,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二是壮大社有企业。依托专业合作社,促进县有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兴社,做强社有企业;依托企业,做实新网工程;依托协会,优化社会服务。
现在梁平县发展的柚子、蚕桑及水禽、猪等畜牧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就达200个,在往年的基础上增收500%。他还通过大力宣传,使农户由被动致富,转为主动创富,改变了农民的弱势地位。发展势头极好的梁平柚实现了标准化种植,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重视,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培育了3—5个示范社,并申报了梁平柚地理标识。
针对企业老总提出社有企业如何发展,壮大的疑问,唐红认为一定要做到掌好舵、把好关、套牢项、决对策、善用人五个方面。
为了辅助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唐红鼓励成立协会,要通过抓好协会来优化服务。目前已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农产品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再生资源协会、养蜂协会等,今年还准备成立农资协会。
“无胆英雄”终获肯定
在几年的打拼之后,社有企业一个个不断壮大,有的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的从一个名副其实的“皮包”公司,一跃成为拥有上千万元资产的大企业。单位的崛起,企业的兴旺,得到了当地政府、市社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在重庆市社和当地政府的综合考核上,县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在7月9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表彰大会上,梁平县供销合作社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这是全体梁平县供销合作社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梁平县社的工作人员在倍感欣喜之余,也表达了对新一届班子的认可,表示了对唐红的肯定和感激。
唐红庆幸自己有这么优秀的同事,这么甘苦与共的“战友”,他说这是上届领导留给他最好的礼物之一。现在,梁平县社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媒体的关注也多了,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说起自己在供销合作社的日子,唐红无限感慨。他说,他从中得出了一道真理:有为才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