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金融通的魅力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冯 薇/文 韩满国/图

  从吉林省蛟河市向东驱车50公里就到了全国最大的木耳市场——黄松甸食用菌批发市场,一年2万吨的交易量、12亿元的交易额让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来进货。

  河南的进货商李老板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来这进木耳,携带大量现金,舟车劳顿十分不便。现在不同了,自从咱信用社开办了这个‘农信银快汇’业务后,我出发前先把货款打过来,到这就直接选货发货,几乎是人和货同时到达,大大提高了生意周转效率。”李老板不知道支撑“农信银快汇”的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开发建设的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只知道近年来他使用“农信银快汇”的次数越来越多。

  如今的便捷异地资金汇划之路有赖于近年来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大力建设,尤其是联网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下同)近8万家网点的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畅通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资金汇路优势,正是这些不易被展现的投入和努力才转化成广大农村百姓接触到的最基本金融服务。

  2007年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依托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这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资金清算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加大支付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宣传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全面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不断拓展延伸支付服务覆盖面。年初以来,吉林省联社辖属机构日均办理汇兑业务20919笔,金额7814690.63万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415.01%和8124.36%。其中,日均办理农信银支付结算业务3630笔,金额4945.23万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582.33%和351.72%,增幅明显。

  这种“井喷式”发展得益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精心打造“农信银快汇”业务品牌,不仅在全辖1620个营业网点张贴业务宣传画报、发放业务宣传单、悬挂横幅、播放业务宣传片,积极组织在柜面办理“农信银快汇”业务,还引导和鼓励农村地区客户通过农信银共享服务平台,开通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电子支付业务。

  7月17日,碰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民朋友赶集的日子。梅里斯集市的业务宣传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当地信用社员工发放了2000余份业务宣传资料,并现场解答了农民朋友提出的异地资金汇划问题。面对面的沟通让广大农民边赶集边学习了解支付结算相关知识,增进了他们的直观感受。

  而这正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组织开展的“支付结算知识乡村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副总裁尤进伦表示,这种业务宣传活动的目的是向农村居民宣传普及“看得到、听得懂、用得上”的金融基础知识和支付结算知识,将“送知识下乡”与“送文化下乡”、专业性与通俗性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农村居民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习惯。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前平村的赵国忱对记者说:“我觉得‘农信银快汇’业务太好了,客商来买货,在家里的自助终端上刷下卡就行。”他介绍,这不但会预防收到假币的风险,还会马上收到手机短信,让人放心。

  随着支付服务在中国广袤乡村的推广,越来越多像赵国忱这样的农民享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罕伯岱社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前来办理业务的社区居民段晓刚说:“没有这个村里的网点,我每次存取款都要花费二三十块的车费到14公里外的农信社网点。现在骑着自行车,几分钟就到社区金融服务站,省事多了。”这个社区金融服务站虽小,但可以办理存取款、转账、存折补登等业务,就是一个“小微银行”。

  记者给该省农民算了一笔账,按农民往返金融网点单次成本26元、单次取款时间2小时计算,服务站的自助终端可为农民节省车费、餐费等费用开支9400多万元,节约工时730多万小时。

  在县域农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托其深入基层的网点优势长期扮演着支农主力军的重要角色。支付结算体系作为资金融通的载体,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目前,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使原本分散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连成了一张互联互通的金融网络,覆盖了广袤乡村。近年来,随着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联网60家村镇银行,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提升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服务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累计成功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3882.48万笔,清算资金9430.8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8.85%和33.46%,并达到去年全年业务量的60%。”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副总裁尤进伦介绍。他还提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支付结算手段单一是阻碍现代化金融服务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农民不了解现代金融知识。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始终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使农民在家门口真正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支付结算知识乡村行”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是农信银中心及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具体举措。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