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客户至上,相伴成长”的理念深埋于每位员工的心中,是覆盖至所有网点、柜员的日常工作准则。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将发展理念的持续更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集体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倾尽全力。
“我们的根在农村,永远是农民兄弟自己的银行。” 这是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吴勇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表明了花溪农合行服务“三农”的决心。
筑牢群众基础
“村子里没有睡觉的地方,老去村支书家里住也不好,我晚上都回家住,第二天早上再赶过来。” 花溪农合行驻党武乡葵林村挂职“副支书”游静告诉记者。
今年2月,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选派干部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的通知》,花溪农合行党委在全行党员干部中精心挑选政治素养好、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作为驻村干部,通过反复讨论商议最终确定由党武分理处负责人游静担任党武乡葵林村驻村干部。
“来之前,就知道这里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至今还有一些农户家里没有通水通电。” 游静说:“所以,我刚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总行申请了15000元为当地水站更新水泵和线缆。先把农民‘吃水难’问题解决了,才能着手农民增收的事。”
通过游静的努力,困扰葵林村30多户农户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游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也在当地红红火火地烧了起来。
“我正在跟村支部商量向区政府反映给这里拨款建‘引水工程’,争取彻底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游静信心满满地说道。
“驻村干部的职责是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为当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技术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更要主动开展对接、积极制定规划、加强组织实施,以实际行动实现‘支农’目标。”花溪农合行一位负责开展驻村干部工作的人员介绍。
截至目前,花溪农合行驻村干部入村走访群众共17次,解决群众纠纷3次,为驻村点发放支农贷款11笔共计11.1万元。
拓展市场外延
为给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该行在2011年11月率先在贵州省农信系统成立了首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我们抽调了20名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精、情况熟的人员作为小微中心专职人员,在中心设立业务拓展部、风险控制部、综合部三个部门,全面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花溪农合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王刚告诉记者。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作为小微企业贷款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做好全辖小微企业的调查建档、评级授信、审查核准、风险评价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与各分支机构按片区对小微企业进行建档评级、授信,采取“谁调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为了提高分支机构主动对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我们首创了业务‘双头考核’模式,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与各分支机构同时将支持小微企业的工作成效纳入日常考核范畴之内。” 花溪农合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小微企业向花溪农合行贷款的一般流程是先向该服务中心提出贷款申请,在进行评价授信后,各分支机构根据权限进行审批发放;超权限的贷款申请报给该中心进行审批发放贷款。此举可给予各分支机构最大经营自主权,小微企业更能在短期内实现融资需求,一举两得。
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凸显自身经营优势,强化服务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我们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人员咨询服务,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并针对各个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创新信贷业务产品。”花溪农合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金纽带”小企业贷款管理指引》文件精神,花溪农合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制定了三种特色信贷产品,“商誉通”、“商宝通”及“商富通”,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该行还将进一步开发更多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流程。
此外,为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花溪农合行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管理模块列入该行信贷系统,便于客户信息的录入及评级授信的管理,并且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禁止对小微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咨询费等费用,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减轻了客户负担。
目前,花溪农合行共为351户小微企业进行建档评级,发放贷款241户,贷款金额达到15.8亿元。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花溪区的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继续把金融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好保驾护航工作。”花溪农合行董事长吴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