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镇茶馆


  在喧嚣的城市,一个人恬静地品着茶,那叫禅茶一味;在宁静的小镇,一群人豪兴地饮着茶,那叫以茶代酒。或许人们在追求精致悠闲生活的同时,也应该用“粗茶淡饭”来调节一下。对我来说,在装修豪华的茶楼里有时已品不出茶香,而透过袅袅茶烟,家乡小镇那沿河而建的吊脚楼茶馆却“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且“粗茶”飘香…… 

  家乡,是川西的一个小镇,虽经古老都江堰水系的泽润,但却没有什么历史遗存的“流长”,因而“古镇”旅游开发与它无关。如果称得上小镇一景,怕是只有那破旧的吊脚楼茶馆,木质的青瓦房,一半倚在街边,一半置身河中,其朴素的气质正是许多城里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茶馆的临街面,是一条用火砖和碎石铺就的长长巷道,弯弯拐拐,曲径通幽。长巷和小河就像小镇的两条血脉,于是夹在其间的吊脚楼茶馆便生生不息了。茶馆内,土漆的方茶桌早已被烟熏火燎得乌黑发亮,几把竹靠椅,几条长木凳,简陋、土气,但却很实用。小镇人喝茶,就认准一个理:品茶,要花茶,用盖碗。这皆因,盖碗茶里有市井百态,或听戏遛鸟,或打盹小憩,或看书读报,或摆龙门阵,时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卖小吃的游走其间,大家都悠闲消遥,自取其乐。见有茶客落座,右手提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茶船和白瓷碗的掺茶师傅便走过来点头致意,道声“给你泡杯三花”。话音刚完,只见他左手一扬,“哗”的一声,一个茶船脱手飞出,刚在茶桌上停稳,又听“咔”的一声,白瓷茶碗便放入了茶船;而右手则高举茶壶,一股水柱临空而降,水泻茶香,瞬间壶水又戛然而止,仔细一瞧,茶水恰与碗口平齐,却无半点溅出碗外。这种冲泡盖碗茶的绝技,往往使人惊叹不已,成为一种爽目的视觉享受。  

  清晨,小镇附近的老农挑着一大早刚刚采摘的还带有露水的鲜果佳蔬上街赶集,他们把竹筐往茶馆门前一放,自个踱进茶铺,在临街的茶桌旁坐定。边品茶、边闲谈,若来了买家,老农便打住话头,起身出门说价,成交后回到座位,接着喝。一担水果或蔬菜卖完,茶也喝得差不多了,耳朵里灌满了小镇最新的市井新闻。于是,老农心满意足地起身,一声“收钱”之后,便挑空担而去,那怡然自乐的神态,那轻松飘逸的背影,有点世外高人的风骨。  

  小镇时不时会遇到一些装备齐全的“驴友”。这些寻古探幽的时尚青年,或许对这趟小镇之行有点失望,拖着疲乏的身体走进茶馆,可是这群用惯了“苹果手机”的人好像突然发现通信居然也可以用砖头“大哥大”,他们对茶馆的一切都很新奇,于是,选一处临河的座位,大呼小叫地疯乐起来。茶馆老板见状,提起一壶凉茶走到他们桌前,快速地往粗瓷碗中掺入茶水,并端起一碗,吼道:“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青年们齐举茶碗,一饮而尽。这哪里是茶,分明是酒,茶原来还可以这样喝哈,喝得豪情万丈。

  小镇茶馆,摆的旧桌凳,用的粗盖碗,放的三花茶,但就是喝得酣畅淋漓、通体舒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