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含英咀华细品茶   

□ 苗连贵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必需,自饮或与客同饮。

  旧时闲人更爱上茶馆,茶馆水滚茶香,茶气氤氲 ,浅斟慢饮,海阔天空闲聊,何等惬意!那时茶馆还有戏文、说唱,备有小吃食和点心,老茶客甚至三餐也吃在茶馆里,乐而忘归。  

  文人爱茶自不待言。梁实秋在《喝茶》里写他去茶叶店,“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称茶叶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以媲美。”观察得如此仔细,可见他是茶叶店的老客。鲁迅也有一篇《喝茶》,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可见其喝茶资深,颇具心得。  

  伟人好茶者众。毛泽东喝茶与众不同,他不仅饮茶水,还把杯中茶叶放进嘴里咀嚼,啜英咀华,将茶汁榨尽,然后吃下去,丁点不浪费,这是从小在乡下养成的习惯。毛泽东爱绿茶,尤喜龙井,茶要泡酽,茶叶放得多,每月要喝掉三四斤西湖龙井,消费不低,但一般从工资中开支。在延安时,史沫莱特请他喝咖啡,他尝了一口,说比茶好喝,但仍终生喝茶。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是其他饮品可以撼动的。  

  茶的历史悠久,茶与人过从密切,自然而然形成了茶文化。茶文化似与佛缘分不浅,俗云:“吃茶是和尚家风。”自古“名寺出名茶”,僧人采茶、制茶、品茶、写茶诗、著茶文,大大丰富了茶文化,世间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即出自诗僧陆羽之手。僧人亲茶,据说与参禅有关,唐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他教诲弟子时有一句口头禅“吃茶去”,从此成为禅林法语,作为禅的“悟道”方式之一。禅学大师赵朴初因之提出“茶禅一味”说,并写有禅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喝茶去。”(“七碗”,典出《七碗茶歌》唐·卢仝)喝茶敛心养性,品味茶趣,参悟之所得,甚至超过了诵经的感悟。  

  或许受浮屠熏陶,世人喝茶也看重茶的精神内涵,追求的不单是茶的色香味,更在于茶的意境。茶性俭,自然、平和、中正,一茶在手,香气袅袅,茶味悠悠,慢啜细品,不啻让一股涓涓细流浸润身心;茶可以平复浮躁,消除烦恼,使人不生妄念,不作奢求,远虑修身,常持一颗平常心;劳累之余,啜饮清茗,让生活张驰有度,工作更有条理,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茶树历经四季,饱受雨露风霜,茶叶得来不易;茶叶在杯中不断被沸水冲沏,激扬而起,黯然落下,浮浮沉沉,使人产生风雨人生,浮沉不定的联想;茶味是先苦涩而后回甘,生活也是苦乐相伴的。但生活终究又是进步美好的,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当是进取的人生观。如此,以品茗品味人生,亦是茶道之一味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