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阐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规划》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着重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各类合作组织,并从多个方面为供销合作社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对供销合作社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期,我们结合全国供销合作社“十二五”工作规划,对《规划》中涉及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关键点进行了解读。
关键点1 : 增强供销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
《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创新合作社发展形式,鼓励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组建专业合作社;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土地流转等合作;增强供销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要点解读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供销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在供销合作社“十二五”重点工作专项规划中,就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过具体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入社农户和帮助农民实现收入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8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进行有效对接;1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认证;培育2000个管理规范、经营规模大、带动效应示范专业合作社。
总社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就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经济联结。可以利用基层社的资金、设施、土地、房产等资产,积极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引导社有企业出资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互利共赢;可以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资源,将专业合作社纳入供销合作社系统,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结。要推动专业合作社与“新网工程”对接,开辟“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模式;积极举办各种商品交易会、展示展销会、洽谈会、订货会等帮助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要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平台建设,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指导和扶持专业社联合组织开展统一采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等服务,增强合作社对外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牵头组建农合联、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引导作用,在更高层面上推进专业社之间以及与各有关部门的合作。
关键点2: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规划》提出,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形成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各类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要点解读
供销合作社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为保障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搞活农产品流通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计划全系统各类物流项目总投资达到2152亿元,建设总规模达到89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便民店的县、乡、村三级供销合作社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十二五”期间,全系统将投资574亿元,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项目692个,在农产品集散地和主销区培育10个年销售额30—50亿元的跨区域重点市场;在中心城市发展30个年交易额10—30亿元的骨干市场;在农产品主产县市建设和发展一批产地专业市场,形成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网络。
总社提出,将利用“新网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对纳入农村物流规划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各地供销合作社也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总社将建立供销合作社“十二五”农村物流发展项目数据库,对重大项目跟踪问效;要坚持开放办社,积极引入社会投资者,共同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村物流发展;利用系统教育平台,培养和吸纳优秀的现代农村流通管理人才。
关键点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规划》提出,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对接;要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对接;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
要点解读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大力提升科技发展水平,直属科研院所发展较快,一批实用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成效,服务能力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立三个较完整体系,一是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以供销合作社优势行业为载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三是以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为基础,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总社提出,要强化直属科研院所在传统的棉花、果业、茶叶、食用菌等优势行业中的作用,以信息咨询、课堂传授、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普及;要与系统“新网工程”结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以系统遍布城乡的庄稼医院、连锁配送点和专业合作社,打造技物结合的农技推广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全系统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人才环境,对各科研院所领导班子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积极探索智力引进、业余兼职、人才签约等“柔性”流动方式,多途径建立科技人才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技创新中来。
在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中寻作为
多年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更好地指导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制定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这样一部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划,为“十二五”期间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对于跟“三农”工作密切相关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来说,这份规划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更让我们看到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广阔空间。《规划》除明确指出要增强供销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扶持供销合作社等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外,还明确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强化县联合社服务功能。
不仅如此,综观整个《规划》,其中与供销合作社工作息息相关的部分绝不止这些内容。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到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和技术推广;从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从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到引导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向农村延伸服务,提高农村物流效率;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到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这些关乎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事情都与供销合作社的业务紧密关联。
在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大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广大职业院校、行业协会,有成熟的商贸流通企业,有数量庞大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以及为数不少的电子商务平台、农信担保公司等,都在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规划》的高贴合度可以看出,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正是农民所需、所求,供销合作已经并将继续在“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份关于全国农村经济的“十二五”规划,也是一份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目标和方向的规划,把现有的业务做大做强,继续为农民提供已有的服务,按照规划中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更好地壮大自己、服务农村发展将是供销合作社永远的生存根基和发展方向。
(米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