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欢乐的会场 飘动的茶香
——在全国少儿茶艺节目展演会现场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大会上,参会嘉宾为上海市14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授牌。
  山东青岛仁大职业培训学校表演节目“一衣带水”。
  表演过后,小茶人在观众席上认真欣赏其他表演。
  福建省福州二十二中学表演节目“韵”。
  正在化妆的表演者为节目做准备。
  穿插在大会期间的节目“越剧咏茶”。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表演节目“清河茶韵”。
  河南省信阳市第三小学表演“客来敬茶”,

  8月10日,在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少儿茶艺教学论坛暨“汪裕泰杯”全国少儿茶艺优秀节目展演,本次会议突出“教学论坛”和“茶艺展演”两大板块。老师们的演讲激昂生动,孩子们的表演认真可爱,观众看得有滋有味。那一幕幕场景着实令记者难忘,每写一个字,都仿佛现场重现。

  多味茶出百味香

  当天大会共有7支队伍,表演者里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这7支队伍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每一组的表演无论是从动作、道具还是服装上都带有本地特色或是体现表演主题:来自杭州的采荷二小表演的节目是“清荷茶韵”,所有的表演者均穿上淡蓝色的汉服,清雅宜人,颇有净莲之风;来自福建福州二十二中学的两个小伙子一袭白色中山装,一挥臂一握手都散发出十足的功夫茶味,难怪他们的节目名称叫“韵”;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小学的“茉莉馨香”绿意逼人,小茶人鲜活亮丽的绿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丽的春光和高洁清香的茉莉花茶。

  记者还发现,如今的少儿茶艺表演不仅局限于泡茶动作,还融入了很多的创意花样。山东青岛仁大职业培训学校的“一衣带水”是日式茶艺,在表演者泡茶时还配有插花和棋奕,三点交相呼应;河南信阳第三小学的小茶人表演的“客来敬茶”,把皮影戏、豫剧等多种河南特色文化穿插在一起,引得观众阵阵叫好。

  向茶艺教师致敬

  在表演后就进入了论坛环节。北京东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霍艳平就茶文化课程开发与推广话题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推广方式和结果;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张吉敏告诉大家少儿茶艺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意义;上海市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的老师吴敏把“和静怡真”的育人精神带到现场,打出要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口号;山东青岛仁大职业培训学校绿野仙踪茶道的老师邹碧莹强调国际文化的推广与交流。论坛最后,程启坤教授以题为“值得称赞的上海少儿茶艺”发言,回顾了上海少儿茶艺走过的历程。

  记者认为,之所以上海少儿茶艺值得称赞,要归功于奋斗在茶艺教学最前线、为了让这颗绿宝石更加耀眼而不断努力的茶艺教师。他们探索创新、规范课程,他们修改制度、完善体系,他们一边开拓道路一边引领着孩子前进。他们是少儿茶艺园地中最可爱的人! 

  大家眼中的少儿茶艺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记者不但拍下了一幕幕精彩的瞬间,还采集到现场观众的心声。

  在与上海一位老师的交谈中,当问到其为何选择了少儿茶艺教师一职,她这样说:“起初学校决定开设茶艺课程时我就很赞同,毕竟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加上自己平时也喝茶,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感兴趣,所以就想在教授本职课程以外再兼茶艺课。对我而言,这不仅是教学生们,同时还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习茶艺能让人静心,静心很难做到,尤其对好动的小孩子更难。通过学习茶艺,我发现学生们踏实了很多,做事说话也规矩了很多。这就是少儿茶艺的成功之处!”一位小茶人家长感言道:“我一开始还觉得学这没什么意义,耽误学习,拗不过孩子结果就让他参加了。没想到孩子越学茶艺越喜欢,学过了知识还回家讲给我和他爸有模有样的,关键是也没耽误学习,还多了一样特长,很值得。还有孩子比以前有礼貌了,知道泡茶先敬客,很多事情都让着爸爸妈妈,我们也很欣慰。”

  记者还采访了几位刚刚结束表演的孩子学习茶艺缘由,但是对于记者“想不想一直学下去”的问题,回答却是一致的——“当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