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奢侈品在华告别蜜月期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一直风光无限的各个奢侈品牌已经结束了与中国消费者的蜜月期。

  近日,珠宝品牌周大福发布财报称,截至6月份,其收入增幅仅为16%。接着,英国时装品牌Burberry集团发布财报称,该公司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主)销售增速同期由67%跌至16%。

  目前,各大品牌都纷纷宣布放缓步伐,普拉达2012年初计划在中国市场开设10~12家门店,但2012财年一季度亚太地区门店增长为零,其门店扩张实际步伐落后于预定计划。宝格丽总裁特拉帕尼最近也表示,估计宝格丽只有10%的新店会按原计划开设。

  来自麦肯锡等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均显示,过去几年间,二三线城市奢侈品的发展速度已经有超过一线城市的趋势。

  经过近两年的疯狂开店之后,“一些奢侈品品牌正减缓其在中国拓展的速度,专注提高店面销售业绩。”美国贝恩咨询公司在其新近出炉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指出。

  此前,包括LV、Gucci、Coach在内的品牌发力进军中国内地,希望通过下沉销售网络开拓新的盈利空间。然而,随着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地产租金高昂和人力成本上涨,现在不少品牌旗舰店的吸金能力已经不如以往。

  “其实北京单店销售好的就是那几家而已,公司自己也知道,在全国销售好的就是杭州、北京和上海。今年很多二三线城市的销售都不理想,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很多人到国外或者奥特莱斯买更便宜的。”东方新天地一奢侈品店的导购如是说。奢侈品牌Zegna大中华地区常务董事Ken Kress则表示,考虑到未来可能会遇到业务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将减少订货量来消减库存,同时暂缓人员招聘和进入一些新兴城市。

  罗德公关上海总经理高明透露,目前在中国已有1/3的富豪表示将削减自己对奢侈品的购买计划。“过去调查发现,珠宝和手表的销售常与送礼分不开。但是今年手表和珠宝交易量比上年同期明显下滑。而且很多中国人喜欢通过网络购买更加便宜的奢侈品,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善用网络并且保持高端品牌个性和品位,已经成为精确沟通的首要命题。”高明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