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回归本真的普洱历久弥香
——访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
□ 本报记者 丁雅丹

  我一直认为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产品……比如说,小孩出生可以做出生纪念饼;结婚可以做结婚饼等。多年后打开茶饼,我们就会想起当时的情景,那种想到喜悦时光的心情是很奇妙的。   ——阮殿蓉

  云南省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的4月,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一样经历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年中,企业一直坚持质量决定成败、文化指导未来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做出了品牌。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上,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女士做客《茶周刊》访谈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有生命的普洱   质量是根本

  阮殿蓉认为普洱茶是一种“向后看”的茶叶:“我们制作出一饼茶,但是当客人打开它的时候已经是8年、10年以后了,在这些年的光阴中我的客人是用心呵护着这饼茶叶。所以必须要做质量合格的产品。”因此,六大茶山公司一直坚持质量第一。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每一批茶叶都送到中国茶叶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后才出品。至今10年,一直坚持得非常好,没有出过一件质量事故。并且其普洱茶在日本的进口检测中,320项茶叶的所含成分检测全部通过。在大家都重视食品安全的年代,六大茶山用事实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更有机会。

  “普洱茶出厂的那一天才是它生命的开始。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做了一饼茶叶,10年后我们再相聚的时候,打开它,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不同人保存的茶叶口感就完全不一样。”阮殿蓉说,“我一直认为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产品。”

  有灵魂的企业   文化是灵魂

  六大茶山公司以产品质量为上,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得也非常成功。阮殿蓉说:“企业就像一个人,质量是身体,文化是灵魂。我认为,企业的生命线要长的话,必须有灵魂。”

  企业的产品,员工建设,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着企业理念来做。六大茶山公司以“百年古方,人文普洱”为公司理念。阮殿蓉与普洱茶是有历史渊源的,她曾是大益集团的前身——勐海茶厂的厂长,她的家族也有百年品牌“俊昌号”。普洱茶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产品,所以在文化方面就可以赋予它很多东西。比如说,小孩出生可以做出生纪念饼;结婚可以做结婚饼等。多年后打开茶饼,我们就会想起当时的情景,那种想到喜悦时光的心情是很奇妙的。“记得2005年,有一次我要去看老师,就想给他送点什么东西,但想了很多都觉得不合适。我想,我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教导过我的老师,所以当时我做了个感恩茶饼。我在其中的纸条上写了一句话: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始终忘不了您给予的……当时我的老师看到了非常感动。”说到这里,阮殿蓉很是感慨。

  我们把文化赋予了茶叶,然后我们再把有了灵魂的茶,送给我们有感情的人,这是一份非常厚重的礼物。所以,普洱茶的魅力也在于这种可以被赋予灵魂之处。

  可追朔的产品   顾客可安心

  今年是六大茶山公司成立10周年,公司出了一本年鉴,这本年鉴的出品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对公司成长的一种记录。

  阮董认为,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产品,都要有一个可追溯性的东西。在现今茶叶比较乱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企业一定要“正”。怎么样才能做到“正”?就是产品要有可追溯性。出这个年鉴,一是记录公司成长到今天连续6年成为全国百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六大茶山每一个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二是公司出品的每一批产品,它的品质质量我们有个可追溯的检验报告。这可以让我们的客户很方便地了解多年来公司的大事记,也可以查找每一件产品,还可以让消费者在拿到一件产品时很明白地看到出厂情况。

  立足本质  做实在普洱茶  

  谈到对普洱茶市场的看法,阮董说:“现在做普洱茶的企业都已经明白,普洱茶仅仅是一个饮品。其实这么多年普洱茶风风雨雨,我倒觉得非常好,至少让全国人民认识,甚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普洱茶的名字,然后大家就愿意去了解普洱茶是什么样的东西。” 

  普洱茶本身就是个解渴的饮品,所有的厂家在做产品的时候,不要想着把普洱茶做成噱头,非要把它做成一个古董,一个老百姓够不着的东西。事实上做普洱茶要立足于本身就是一个商品,是一个消费品,是一个饮品。

  阮董认为,作为茶叶来说,不管“红、黄、黑、白、花”,都有它的特性,也都有它的消费者、喜好者。每个人的生理状况不一样,喜好不一样,对茶叶的需求就会不一样。近几年,人们已不再把普洱茶作为一种疯狂的资本运作的载体,都在正经地消费普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这么多年,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在增加,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普洱茶的宣传,而且普洱茶厂家已经沉下来在做品质质量。

  让茶成为茶,而不是成为投资品或者是其他的噱头,还茶本来的面目,让消费者去享受。人们对普洱茶的“不神秘化”,将使普洱茶越来越深入人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