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瞠目结舌的电商“价格战”终于戏剧般地开始,闹剧般地结束了。作为企业人员,这是互联网发展活生生的案例,难得的很,我们有必要以此案例做些反思。
此事来势迅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媒体。可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力量之厉害,京东善于利用微博造势的技能,值得很多企业学习。但此事迅速退潮,并且在消费者中失去信任感,更应从中吸取教训,成也宣传,败也宣传。
兵不厌诈,在商场上可以偶尔“诈”一下竞争对手,作为乐趣。但绝对不能挟持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去诈,更不能直接去诈消费者。做企业,必须要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要有敬畏和感恩之心。
从企业领导管理者来说,这次事件更需要我们思考规模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规范作业。
从刘强东的微博中得知这次巨大规模的价格战是“临时动议”,颇令我吃惊。涉及拥有数万名员工,上百亿销售额,几千家商品合作伙伴的规模型企业发动如此震撼价格战,居然是领导者在一夜之间作出的决定。除了佩服刘强东的豪气和勇气外,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可以做到调兵遣将,配备资源打一场三年的价格战?假如此战是真的,准备是否充分?假如不是真的,那么今后领导者将很难做到令行禁止,因为员工会被指令的真实性感到困惑。
不可想像的是刘强东在微博里宣称的所有管理者取消休假,豪无知情的被“我决定……”紧急参与临时性的大规模价格战。我估计很难有一家公司,整个管理体系和团队,要看自己老板的围脖,才得知下一步企业该怎么做,了解自己的业务方向。
价格战是企业竞争战术的一种,但这类战术带有很浓重的上世纪工业时代的痕迹。即使要进行价格战,也要明白是为了谁而战。如果真是为了消费者而进行的价格战,你的对手是传统的即得利益群体和模式,那是一场持久的、单调的、生态系统的竞争。假如,你是为了杀死对手的价格战,那是一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蛮力街头打架。赢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靠力气打架的对手会层出不穷。假如我们不是用投资者出的钱,而是用自己的积蓄打价格战,您还会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