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小农家店 撬动大市场
长葛市供销社 “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见实效

  本报讯  (通讯员  许新建  胥志军)河南省长葛市和尚桥镇于井村村民张建中自家开办了一家量贩,从小店主人到超市老板,从农忙种地到农闲上班,从自己种菜到超市买菜,从现金购物到刷卡消费。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张建中享受着新农合的阳光政策。

  如今,像张建中这样的新农合人,在长葛市“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力政策的指导下,犹如一张张撒向葛邑大地的幸福大网,编织并改变着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长葛市供销社紧紧抓住全国供销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启动和商务部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批试点县(市)的大好机遇,采取新建、改建、加盟等形式建设农家店457家,在许昌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履盖,有效缓解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改善了农村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使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农超对接,架起农村现代流通“金桥”  农家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大型生产企业等对接,架起农村现代流通“金桥”。

  打造“新合作”连锁超市品牌。该市供销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乡、村两级超市营业面积由300平方米和40平方米分别提高到40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实行店标统一制作、商品统一配送、设施统一标准、信息统一享用、岗前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的“六统一”建设模式,采 取整合资源、资产开发自建、吸收社会加盟等形式,先后建成“新合作”连锁日用品超市394家、“新合作”连锁农资超市63家,在许昌市率先实现乡村全覆盖。

  打造龙头企业和连锁配送中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先后组建了河南久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河南云象化工有限公司、河南丰田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许昌保隆商贸有限公司、许昌富源祥农资有限公司、长葛市烟花爆竹专营中心、长葛市宝发贸易中心等,建成了“新合作农资市场”、“新合作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中心”、“新合作日用品连锁配送中心”。目前,二期扩建农产品、日用品和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已经市政府同意,正在选址定位。

  农农合作,搭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  农民与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合作,搭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无缝对接的有效载体。长葛市供销社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原则,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12个、行业协会10个。

  南席志杰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500亩,入社农户46户,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产品销往许昌、郑州、开封等地批发市场和大型商场,其中80%实现了农超对接。河南丰田种业有限公司积极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每年培训社员30场1.5万余人次,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带动农户12660户,并对社员种植的优质良种实行订单收购,统一销售,实现社会效益5560万元;去年以来,该公司和合作伙伴承包塔吉克斯坦1.2万土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现农作物长势喜人。不仅如此,其与该国政府签订的8万亩土地承包意向,被称作“上合组织农业合作新模式”。

  同时,在“三夏”、“三秋”及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候,“新合作支农服务队” 都会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一喷三防”、送肥追肥、犁耕耙播等一条龙(支农)服务。截至今年8月底,新农合入社(会)农(商)户已达6800户,年实现助农增收1570万元。

  农城融合,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等是制约 “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尝试。农家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成为该市农家店建得起、立得住、能发展的有益探索。长葛市供销社积极拓展农家店服务领域,整合体育、卫生、文化、供销、移动、联通、邮政、粮食等部门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09年以来,该市以农家店为载体,探索建设功能齐备,集日用品与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加工、文化娱乐、科技推广、医疗保健、休闲健身等一体化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截至2012年8月底,已在全市建成3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目前,该市供销社正在与新型农村社区办公室汇报协调,积极推进社区超市等商业服务建设。

  遍布全市农村的农家店网络,拉动了社会投资,带动了工商业、建筑业、装饰业等相关行业发展。2005年以来,全市“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改造后的农家店销售额增幅达50%以上,并以12%增长速度递增,缩小城区和农村市场消费增幅差距15个百分点,安排近5000人就业,实现农民消费34亿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