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零售与资本的“太极”游戏


  制图/刘海燕

  编者按:

  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动作,精髓都是平衡。

  零售与资本这两年的关系亦是如此。零售业红火,各路资本汹涌而来;零售业萧瑟,资本闻风而逃。即便如此,在资本与零售你来我往的过程中,零售业总像站在平衡木上的运动员,尽量保持平衡。资本出走了,零售业仍然能从其他地方“搞来钱”。

  永辉:供应商出钱买股

  近几年,随着快速扩张,商业巨头因资金问题与供应商联手的现象频频发生,零供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近日永辉超市披露了定增预案,公司拟以22.52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451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0亿元。其中公司董事长张轩松拟包揽约八成定增股份,以现金7.9亿元认购3510万股;上海糖酒及上市公司朗源股份各斥资1.13亿元认购余下股份,也就是各500万股。

  随着二级市场股价的持续调整,张轩松的增持并不令人意外,此前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和新华都的陈发树也曾大手笔增持自家公司,这是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有很大信心的表现。让人更关注的是另两家公司——上海糖酒和朗源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糖酒的股东为光明食品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而朗源股份是一家鲜果和干果种植管理、加工、仓储及销售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新鲜苹果和葡萄干。2009年,公司苹果及葡萄干出口量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均排名第一。

  永辉超市最新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永辉已开业门店数量达221家,涉及福建、重庆、北京等各地市。根据该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2014年其在全国的开业门店将超过350家,也就是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内计划新开门店约130家。

  有券商分析认为,永辉超市规划在近3年每年新开50家超市门店,完成福州、重庆等地的自建物流基地建设,并寻求合适的时机实行并购,这样下来,估算公司每年的资金需求在20亿元左右。

  上海糖酒、朗源股份两家公司均为国内商超的供应商。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称,今后永辉超市还会继续寻求与上下游产业资本合作的机会。

  据了解,根据朗源股份与永辉超市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农超对接、包装食品、基地合作等领域展开合作。朗源股份将向永辉超市直供优质农产品,利用永辉超市全国零售网络的优势推进在干果、坚果等定型包装零售产品方面的战略合作;永辉超市则利用朗源股份在山东的基地、冷链仓储、分选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优势采购其他农产品。

  国海证券福州营业部投资顾问郭大勇认为,对供应商而言,一方面是看好零售行业及相应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入股能进一步坚实合作基础,对自身的主营业务多了确定性,要比其他的供应商更为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合作一拍即合就不难理解了。“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均有所增加,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华润置地:融资百亿靠银行

  近日,香港上市房企华润置地发布公告称,公司作为借款人,就34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与多家银行订立协议,贷款期限为3年。

  从今年年初至今,华润置地已至少7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取得近百亿港元的融资。虽然相关公告并未透露公司的融资成本,但有业内人士称,华润置地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均较低。

  华润置地从去年开始便已频频通过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全年,华润置地的融资规模就超过200亿港元。

  今年1月12日,华润置地就等值13亿港元的双币种定期贷款融资与几家银行订立贷款融资协议,期限为两年。在2月至6月期间,华润置地5次通过银行取得贷款,金额分别为3亿、20亿、10亿、5亿、7.75亿港元。

  截至8月,今年华润置地已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约92.75亿港元的资金,期限为2~3年不等。

  在地产行业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的背景下,针对房地产企业的银行信贷显著收紧,因此,频频获得银行授信的华润置地显得颇为特殊。

  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经理表示,华润置地公告的内容非常有限,但对于这样的贷款协议,必须分清是新增贷款还是续贷、是普通的贷款还是针对特定项目的贷款,同时,也要特别关注融资的成本。“但总体上看,金融机构对华润置地的偿债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一位接近华润集团的人士表示,华润置地在融资方面有几大优势,第一是央企的背景优势,第二是依托母公司的信用与金融优势,第三是商业模式优势。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能够频繁获得低息的银行贷款,反而说明华润置地现金流及资产状况良好。“银团贷款十分看重开发商的负债率和偿债能力,这样的贷款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取得的。”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内货币政策虽然已有所松动,但针对开发商的银根明显松动现象还未出现,相对来说,国有或大型房企在获得银行贷款上有巨大优势。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华润集团系统内贷款议案已获得了通过,华润信托、华润万家等华润集团子公司结余资金可互相拆借,这也为华润置地提供了获取资金的便利性。

  国美:贝恩要出逃?

  8月31日,国美电器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国美电器第二季度亏损5.68亿元,导致整个上半年转盈为亏,损失超5亿元人民币。国美在第二季度的巨亏,也是其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的巨亏导致其第二大股东——美国私募资金巨头贝恩资本亏损严重,贝恩资本一直为人关注的退出国美之路也因亏损更加扑朔迷离。

  一直以来,贝恩资本把自己定义为短期投资者,其在国美的退出时间,一直为外界所关注。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在国美电器201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曾说,贝恩资本不会是国美永远的持股人,一般的做法是5~7年左右退出。

  国美电器2012年的中期业绩使外界对贝恩是否将撤出国美的猜测再起,然而贝恩资本从去年的公开表态不会退出到今年的拒绝回答,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

  “在整个线下往线上转移的趋势下,国美的业绩很不乐观,贝恩资本此时的退出压力比较大。”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表示:“贝恩一定会退,但时间还要看投资基金的清算期限。”

  目前,贝恩依然保留国美董事会中的三席,在竺稼、王励弘外,贝恩资本一家附属公司的合伙人张亮入选,而其此前是溢达集团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的董事总经理。

  或许,贝恩会后悔没有在一年前退出国美。

  一位不愿署名的投资业人士分析,相对于2011年,如今贝恩资本从国美退出的压力更大。该人士表示,贝恩资本在2011年国美中期盈利时没有选择退出,可能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短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机构接盘方,随后股价下跌更丧失机会;另一方面则由于,国美曾表示要在2012年把一些未纳入上市公司的门店与上市公司的资产一起打包入市,贝恩资本认为国美的股价未来还会大幅上扬。

  然而,现实与贝恩资本的期望有很大出入。目前国美股价已经从将近4港元跌至0.70港元,而国美电器曾经提出的要在2012年将未上市门店装入上市公司也因为涉及到商务部等审批,难度很大。同时,在国美股价低迷的时候,很难找到基金机构高价接盘。而大股东的强势,也使得很少有机构愿意接盘成为不能发表意见的二股东。

  不过既然无法退出,按照贝恩资本一向的风格,显然要出手干预国美不断下滑的业绩。

  国美王俊洲曾表示,随着电子商务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有信心让在上半年亏损约2.7亿元的电子商务业务在两年内获得盈利。而这不能不让人与贝恩资本找来擅长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的张亮担任非执行董事联系在一起。

(文字整理/赵晓娟)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