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合作社:
湖南省醴陵市和兴牲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所获奖项:
“2011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
合作社简介:
湖南省醴陵市和兴牲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为656万元。由醴陵市的206户生猪养殖户和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及当地供销合作社自发入股组建而成。合作社通过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生猪养殖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加工和销售成员的生猪;引进生猪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生猪养殖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辐射带动醴陵市乡镇农户1000多人从事生猪产业的发展。
目前,从养殖——饲料——屠宰——加工——销售,合作社已经拥有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合作社正在标准化养殖上不断探索,力求为社员找到一条致富的捷径。
2012年5月,醴陵市和兴牲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2011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合作社的理事长万学武说:“当我们把奖牌拿回合作社,社员们都很开心。在颁奖典礼上,我认识了很多合作社的同仁。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钦佩,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还要再接再厉。”
醴陵市和兴牲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生猪养殖合作社。“8月份我们卖出去2000多头猪了。平均每天有500头猪从这里被拉到屠宰场,然后卖到市场上。”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王宏宇说,即使是受到市场上生猪疫情影响,合作社的销售也从没有受到过影响,而这都得益于合作社严格的管理。
合作社所在的东门塘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猪,但靠养猪真正实现致富的却并不多。为了能让农户们在养殖上获得更大的收入,也为了能让生猪养殖真正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2009年12月,株洲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当地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湖南醴陵市湘洲养殖公司及206户养猪户共同成立了醴陵市和兴牲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和加工,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生猪产业发展。现在,走进东门塘村万家山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别墅式的新房,家家户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靠养殖生猪致了富。
规范先行求发展
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规范管理。这样不仅给合作社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减少了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摩擦。合作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规范的章程,组建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并建立了合作社资产财务管理、社员盈余分配、项目投资管理、档案管理、社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合作社还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质检部等部门。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职,分工合作。合作社规定每年的盈余必须对农民进行二次返利,即当年收益计提20%的盈余公积金后,60%-70%按成员生猪交易量实行盈余返还,30%-40%按成员公积金份额实行剩余盈余返还。这样一来,就在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收益分配关系。
而在实际生产中,合作社则按“九统一”标准来进行。即由合作社统一注册、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培训、统一核算、统一申项、统一贷款。从而实现了社员90%以上生猪由合作社屠宰加工;95%以上的饲料、兽药由合作社供应,形成了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另外,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注册了“湘洲”品牌。合作社的产品统一在“湘洲食品”专卖店和直销店销售。这些店铺统一运用“湘洲”标识、统一店面设计。这些举措让合作社的“湘洲”品牌在短时间内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一切都是为了社员
生猪养殖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不仅要面对市场的变化,还要时刻警惕疫情的侵扰。为了能让社员一年辛苦下来劳有所得,合作社在防疫及养殖技术上可没少下功夫。
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为社员免费建立圈舍。已有圈舍的,合作社指导社员进行修建,包括母猪限喂栏、母猪分娩室、仔猪育成室和商品猪育肥舍等进行标准化修建。养猪粪便实现了无公害化处理,污染“零”排放。圈舍建好以后,就是种猪的提供,这是生猪养殖中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决定着将来生猪的肉质。合作社所联合的龙头企业——湖南醴陵市湘洲养殖公司负责提供种猪。养殖户过去饲养的生猪品种结构生长速度慢、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为保证所养猪的品质质量,湘洲养殖公司统一向成员提供已被市场和消费者公认的种猪品种,并实行送猪上门。这样既能保证种猪的质量,又能降低饲养户的购猪成本。在湘洲养殖公司中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生猪新技术及新品种的开发。由公司提供的种猪,瘦肉率符合出口肉类标准。如果按一年出栏2000头计算,那么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400万元。
喂养生猪的饲料也决定着生猪的肉质。合作社在饲料的选择上非常严格,王宏宇说:“我们的很多饲料供应商都说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真是不容易,合作社的供应商都是经过仔细对比挑选后才确定的。我们一定要保障提供给社员的饲料是安全的。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对社员的承诺。合作社销售的饲料质量有保障,其他养殖户也会到合作社设立的门市部来购买。社员们所购买的饲料、药品价格都比市面上低,每头猪的养殖成本可以降低40元左右。另外,如果社员购买饲料时资金不够,合作社还可以让社员赊账,先购买饲料,等交售生猪时再扣除。
在疫病防治上,合作社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养猪免疫技术规范,定期对成员饲养的生猪注射疫苗,预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合作社还邀请畜牧局相关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预防疫病的分析能力及处理能力。由于接种疫苗及时,防疫措施到位,合作社从未出现过重大疫情,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逐年递增。
现在,合作社成员中拥有12个出口肉类供宰动物养殖场。这些生猪养殖场都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及无公害产品认证,符合出口肉类供宰标准。合作社的“湘洲”牌系列猪肉产品畅销俄罗斯、东亚、东欧和港澳特区及国内各大城市。2009年3月合作社被株洲市政府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称号;2010年被评为醴陵市十佳农村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单位;2010年被湖南省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进中遇到了“拦路虎”
当地最大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个实现生猪出口的合作社、第一个获得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称号的合作社……在醴陵,合作社创造了很多第一。但是,要想进一步获得发展,合作社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随着合作社成员数的不断增加,种猪的供应压力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社员的需求。还有,合作社的技术培训、猪肉的检验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些都让合作社倍感压力。
不过,这些还不是合作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标准化养殖如何才能实现,才是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最大“拦路虎”。合作社的销售主要是靠龙头企业来进行。这个龙头企业是当地的定点屠宰场,每天屠宰场需要500头生猪。对于这500头生猪来说,是有严格要求的,它们的肉质必须符合出口肉类的标准。虽然合作社的养殖规模达到了,但是符合标准的生猪却不是很多。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施行标准化养殖,严格按照出口类生猪的养殖标准来进行。合作社的社员都是分散养殖,要想实现标准化养殖前期的资金投入过大,很多社员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合作社社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合作社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王宏宇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社员并不能完全听从合作社的安排,这是让他们最头疼的地方。现在,有很多养殖户都想加入到合作社。王宏宇说:“对于现在想要加入的养殖户,我们会事先进行一次谈话,看他们是否同意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理念。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盲目地扩充,对于合作社来说,面临的可能不是发展,而是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