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吉生态发展:不采茶时卖风光

霍建虹 沈吟

  编者按:安吉是著名的白茶之乡,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者、引导者。本报此前曾经报道过安吉将白茶放在“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中获得发展、推动“三农”的经验。今天这篇报道向我们进一步展示了安吉白茶发展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的经验细节。安吉经验启示我们:茶是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只有建设好绿水青山,茶产业才能获得长盛不衰的发展根基。

  这是浙江西北角一个三面环山的小盆地。登上中间的观景平台感受清晨的阵阵山风,隐隐带有茶香。目力所及之处,是片片相连的白茶园。这里是安吉溪龙乡黄杜村白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有1.2万亩白茶。

  在茶园边缘,有两座隔水相望的民国时期风格的大宅院。一位正在料理茶园的村民自豪地说,那是乡里建的影视基地,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如意》就是在那拍的。推开其中那座“谭府”大门,迎面碰上了管理员田旭丰。被迎进茶室,打开茶室的木窗,远处有不少人穿行在茶树间。小田说,这是外地来的游客。由于这里空气好、风光美,不少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特别是《如意》播出后,人就更多了。

  “这里的白茶园不仅每年能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而且还是省级农业休闲观光园。前不久,乡里和上海景域集团签了框架协议,准备依托茶园开发帐篷客旅游休闲项目。”田旭丰兴奋地说,“到时我们采茶时节卖白茶,不采茶时就卖风光!”悉心呵护青山绿水多年的安吉人,正在怡然享受丰厚的回报。

  美丽乡村多富足

  在递铺镇横山坞村的山水灵峰休闲农业观光园闲庭信步,梨子、葡萄、猕猴桃等水果格外诱人。这个由外来资本开发的观光园,总投资约3亿元,一期占地面积约1500亩,选择落户在横山坞村,正是看中了安吉的生态优势。

  横山坞村紧靠灵峰度假区,村中有景,景中有村。村支书郑云法说,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办的几家厂不仅有污染,而且严重亏损,欠了一大笔外债,“一年的利息就要10多万元,村里每年的收入用来还利息都不够。”今非昔比,横山坞村现在固定资产达到1.4亿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47万元,今年目标突破400万元。

  立足生态,多种经营,安吉农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至2011年底,全县18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收入60.4万元。

  小桥流水农家乐

  溯着溪流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就到了报福镇深溪村王向炜一家四口开的农家乐。三层的主楼、两层的附楼,新盖的一间小屋是乡村酒吧,加上一个小院子,是这家农家乐的全部。

  步入主楼一层的餐厅,王向炜的姐姐和父母正在收拾餐桌,掌厨的王向炜刚刚歇下来。“我们这里一共有20多个房间,国庆长假快到了,房间已经预定得差不多了。”王向炜介绍说,“我家开农家乐在村里算晚的,不过三四年时间。原先除了父亲在村里务农外,我妈、我姐和我都在外地打工,赚得不多不说,还难得团聚。现在,我们不仅一家天天在一起,一年还能赚40多万元。但刚开始时不太懂经营,多亏了村里便民服务中心的帮助。”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安吉这些农家乐聚集的村庄,为农家乐提供旅游信息、帮助规范经营、提升业态水平成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特色服务。

  王向炜说,服务中心每年会组织三四次培训,包括食品卫生、待客礼仪、经营推广等。他指着那间乡村酒吧说,建这个是服务中心提议的,而且设计图纸、装修方案等都由他们提供。建好后,客人们可喜欢了。

  生态理念入人心

  在安吉,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句空话。从2002年开始,安吉在每所小学、初中开设生态教育课,每学期安排10课时的时间,向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知识。近期,县环保局、教育局等还在着手编写一批全县统一的环保教材。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态意识在安吉得到普及,普通安吉人也成为生态环保的践行者。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加上人的智慧,生态富民的种子在安吉的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去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7%。与此同时,安吉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任重道远生态路,历久弥新绿色情。坐拥万顷竹海的安吉,还将沿着生态发展之路继续前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