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现代金融机构集群”为阶段目标,誓言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山西信合”
山西信合的“转型”命题

杜弘林

  图1为山西省广灵县农村信用联社员工在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公司了解香菇种植情况。

  图2为阳城县农村信用联社员工在皇城村的生态农业园区作实地调查。

  图3为临猗县农村信用联社员工在山西省最大的果库里向物流商作调查。

 

  一个蓄势崛起的资源大省、一支谋求跨越的农信军团,一个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当这三者在历史的坐标中交汇于一点时,变革,势不可挡。

  作为全国首个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坐拥丰富自然资源的山西省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转型跨越发展和再造一个新山西”成为了山西全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战略。

  “转型” 的命题同样赋予山西农村信用社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把“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现代金融机构集群”作为阶段目标,誓言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山西信合”。

  信贷转向

  如果不是自报家门,谁都看不出侯云曾是一名拥有10年工龄的煤矿工人。

  随着今年初,山西省省长王君在《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们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曾经一度被全国高度关注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了。与之相应,侯云也离开了矿工的岗位。

  找新工作一点没费劲。很快,侯云就成为皇城村农业生态园的一名员工。

  在阳城县北留镇这块不大的地界上,人人都知道皇城村的皇城相府集团在招工。

  如果不是村支书张家胜的介绍,无论怎么看,皇城村都不似传统观念里“村”的模样。没有碎石也没有土坷垃,并排跑两三辆小汽车的水泥路在碧绿的树荫中呈现出清爽的淡白色,如玉带围绕在山坡上;站在坡上向下望去,没有牛棚也没有瓦房,一排排玫瑰红色屋顶的欧式小洋房整整齐齐地坐落在道路旁。

  “皇城相府集团属于皇城村,下辖20个企业,拥有总资产27亿元。”同时担任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的张家胜说。张家胜这个名字,还出现在矗立在村口醒目位置的阳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及阳光信贷宣传栏”上,其身份为:北留镇皇城村信用工作初评小组副组长。

  “皇城村是示范信用村,全村200多户,几乎都是信用户。”张家胜指着一连片绚丽夺目的玫红屋顶说道,“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村刚起步的时候,一家一户建大棚、开农家旅店,全靠农信社的资金支持。”

  皇城相府集团成立后,农信社以公司贷款的方式继续对皇城村的发展予以信贷支持,用信高峰时贷款可达2亿元。“集团开户就在农信社,”张家胜说,“我们也想回报农信社对皇城村的支持。”

  对于阳城县农村信用联社而言,把握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紧跟经济转型的步伐、随时调整信贷投向,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对皇城村村民而言,到农信社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金融需求是件方便又自然的事情。

  和侯云同在农业生态园区工作的导游张丽前两天刚到农信社领取了村里的分红。分红按照人头分,凡本村村民,去年每人可以领取1.5万元。“我家一共5口人,只有妈妈是自己开旅店,其余都在集团里工作。”这位20岁的小姑娘每天穿梭于高标准营养大棚里,如数家珍般地向四方游客介绍着奇珍异草,既青春朝气、活泼欢快,又专业沉稳、有礼有节。张丽说,除去股金分红收入以外,每月做导游的工资还能有近2000元。

  据张家胜介绍,目前,集团员工近6000人,不仅能够保证本村村民100%就业,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侯云就属于后者。

  每天6点半,他就驾摩托从自己所住的西沟村出发,来到只有6里之遥的皇城村生态农业园区,开着电瓶车载游客们在一派生机盎然的农业景观中徜徉。侯云的幸福感提升了不少——“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每月还能有2000元工资拿。”

  驾驶舱里的侯云,衬衫雪白挺括,皮鞋锃明瓦亮。只有从他厚实的身板和方阔黝黑的脸庞上,依稀能还原出些许矿工的形象。

  服务转变

  随着新农村、新农民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山西省农村信用社。

  变的前提,是有所不变。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在转型发展中坚持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宗旨。

  “不管体制怎么改,名称怎么叫,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动摇”。在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看来,宗旨不变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同步推进过程中,对‘三农’的定位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对此,王亚有着全新的解读与阐释——

  从宏观定位“三农”,所有涉及农村农业的产业、产品、服务、资源都可以称之为“三农”;

  从动态定位“三农”,所有由农村走出的人员、由农村发展的产业、由农业延伸的项目,都可以称之为“三农”;

  从本质定位“三农”,国家“三农”政策的核心和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金融需求,都可以称之为“三农”需求。

  “服务‘三农’工作要确立大思路、开阔大视野,延伸大服务。”王亚如此对山西信合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一年多的时间,永济市城关信用社今非昔比。

  崭新的营业大厅,崭新的信合标识,崭新的自助银行。比硬件配置更新的,是理念。

  进门右手边的墙壁上,悬挂着“限时办结标准公示牌”,业务办理的时限都分门别类地陈列了出来。13项柜面中,补登折业务办理时限最短,为30秒;汇兑、挂失和开立个人账户办理时间最长,但也不过10分钟。信贷业务分为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两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以其不同的流程规定了办理时间。

  “时间的规定不是随意形成的,”永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董新旺说,“这上面的每一笔业务,都由联社不同科室的人员,分了七八个组,到各个信用社亲自体验过后,经汇总、讨论,才决定了科学合理的办理时间。”

  敢于公开公示的,不仅仅是业务办理时效,还有具体监督举报方式。

  公示牌下方一排鲜红的大字很是扎眼:“如果我们的服务不周到,请您拨打监督电话”,其下,联社理事长、主任和监事长的手机号赫然入目。

  “刚公布号码的时候,我的电话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董新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规范,服务水平提高了,举报电话也几乎没有了。”

  “现在,谁不说信用社好呢。”经大堂经理指引,陈成家坐在商户办贷大厅里感慨道。可以望见,毗邻的个人办贷大厅里,客户来来往往。14年前,只敢在信用社贷几万元养猪的陈成家如今已是城东区最大的私企老板,正准备贷款上千万投资新型建材。

  “这比我早先办贷款方便多了。”经过一番详细的咨询,陈成家心里有了谱。说话间,他的右手始终攥着一只用旧了的手包,酒红的底色上,一行白色字迹清晰可见——“一握信合手,永远是朋友!”

  跨越转型

  经济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山西省巨大的社会变革。“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信用社正在由原来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变成‘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更加重大。”在王亚看来,“如何保证在稳的基础上快速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业务经营的转型。唯有转型,才能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质量、保证发展速度。”

  此外,深化体制改革、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加快业务创新等,都成为山西信合寻求跨越发展的转型路径。

  “跨越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王亚说,“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只要对农信社改革发展有利,只要能更好地支持‘三农’、服务客户,都可以大胆地想、大胆地试,成功了总结经验继续往前走,失败了停下来吸取教训,都未尝不可,但创新的勇气必须要有。”

  凭借这份创新的勇气与胆实,山西农村信用社早在2009年年初,就启动了“农信社支农惠民行动计划”,其目的、意义、方法要求与中国银监会提出的“三大工程”高度一致,在服务思维、服务载体、服务模式、服务产品、服务机制、队伍建设、信用工程等7个方面都进行了切实的创新。

  山西农信人创新的脚步于遍布黄土高原的每一方土地。

  南北相隔500多公里的广灵县和临猗县,都因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战略而闻名全省。

  临猗县太方蔬果公司的果库,坐落在山西省最南端的运城盆地里。七月流火,“秋老虎”却只能在果库门外发威,公司老总李群英进库时,却需要穿着棉大衣才能保暖。

  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公司的大棚,被恒山山脉四面相拥。雁门关外,秋风瑟瑟,在香菇种植棚内例查的公司总经理赵斌身着短袖T恤,仍是汗如雨下。

  金融创新,造就了这幅“冰火两重天”的现代农业发展画面。如果没有临猗县联社的“果库乐”贷款,李群英收购苹果时,可能还在村里的戏台上打转;如果没有广灵县联社的“菌灵宝”贷款,赵斌也许还在自己最初的三个大棚里,做着研制菌棒的实验。

  “每个县级机构,都可以结合区域实际自主发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金融机构,”王亚强调说,“要把发挥县级法人机构的主动性、灵活性与发挥全省农信系统的整体性、规模性有机结合。”

  而这一发展策略正是源于山西农信全力以赴、不懈追求的转型目标——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现代金融机构集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