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支农惠农 至诚至真
——甘肃省礼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践行“三大工程”侧记
张新若 夏书英

  初秋的陇南大地还未流露出浓浓的秋意,通往县城的公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堆满了早熟苹果的黄色编织筐,不远处一队队农用拖拉机正赶来等待装载。

  “我们每年这个时候是最忙的,也是最需要钱的时候。雇人下果子、打包、装车都得用钱!”当地果农张齐亮告诉记者,“我已经连续3年在农信社贷款了,主要是图个省事,今年还打算继续贷。”

  已经尝到农信社贷款“甜头”的礼县果农,每年苹果上市时节都会在当地信用社贷款,作为苹果销售的流动资金。

  “没有服务就没有竞争力。”这是礼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郭玉忠始终坚信并奉行的经营理念。

  “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引领着经营数据的节节攀升。截至8月末,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3.4亿元,较年初净增3.7亿元;各项贷款达13.6亿元,较年初增加3.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达12.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0%。拨备覆盖率为149%,备付充足,存贷款规模在当地银行业机构居第一位。

  身边银行  相伴成长

  果品销售近年来逐渐走俏市场,尤其在东南亚地区销路良好。礼县的自然环境气候又十分适合苹果生长,不少当地农民都从事苹果种植销售,这也给礼县农信社为当地果农量身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供了发展基础。

  “当初,我先去找一家商业银行贷款,想贷20万元,直接就被拒绝了。”至今,回忆起当年成立良源果业专业合作社时,被各家商业银行拒贷的情景,康永良仍然记忆犹新。

  失望的他并没有想到,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康永良找到了盐官镇信用社咨询。不到一个星期,康永良就拿到了第一笔贷款,5万元。此后,康永良又连续贷了两次款,均为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加上他与另外5名专业合作社的合伙人凑的5万元,康永良有了20万元的注册资金,很快就成立了良源果业专业合作社。

  “作为白金客户,虽然已经是最高授信级别,但一次性贷款也只能是3万元以内。”礼县盐官镇信用社主任任飞龙告诉记者,“考虑到他急需资金投入,我们同意临时将其贷款额度调整至5万元。”

  经过5年的发展,康永良的专业合作社已累计在盐官镇信用社贷款200万元,注册资金达3000万元,拥有140多名社员以及620亩苹果园,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龙头企业。

  在盐官镇信用社的长期扶持下,康永良的雄心越来越大。虽然已经拥有两间3000吨储藏冷库,康永良还想继续增加储藏量以扩大销售量,建造一间5000吨的冷库已被他列入下一步发展计划。

  据了解,建造一间3000吨冷库需要140万元,而5000吨冷库则至少需要250万元。

  “前阵子一家商业银行的人主动找上我,给我授信1000万元,恰好能用来建冷库,我很快递交了贷款申请,可是都快两个月了,还没批贷。最近又赶上苹果上市,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真让人着急!”康永良摸了摸头,“看来,少不了又跟农信社再贷款了。”

  “目前,我们辖内已成立6家苹果专业合作社,年均销售额达1000万元,社员年收入约为5万元。”任飞龙介绍道,“每年信用社向果农提供的贷款达600万元,占总体贷款的12%—20%,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升。”

  阳光信贷  惠泽一方

  “我们的手机、座机号码都完全公开,而且要求所有员工的手机24小时开机。”礼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永香告诉记者,“所有的努力只是为让信贷流程更加透明化、阳光化。”

  “阳光信贷”对于农信人而言,意味着一项项严格的制度和一条条既定的流程,然而对于贷款农户而言,却是贷款便捷、服务周到的切身感受。

  在听完客户经理耐心讲解了贷款流程之后,赵震在“贷款用途”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上“用于成立卤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然后在贷款人处一笔一画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周以后,赵震顺利拿到了贷款。虽然之前也跟农信社贷过款,但这次的“大手笔”投入是其第一次用于蛋鸡养殖,开办一家专业合作社。“心里有时还是会没底。”赵震坦言,“为了打好基础、保证质量,我们全程引进正大集团的技术,虽然这样成本很高。”

  赵震所在的辖区已有10多家蛋鸡合作社,但作为礼县首个引入先进技术的标准化养鸡场,赵震对自家的鸡和蛋都更有信心。

  对于家禽养殖业而言,最大的威胁便是疫情传播。因此,赵震对鸡舍的建造要求很高,完全按照正大公司的标准完成。在已建成的一栋两万只标准化鸡舍的基础上,赵震还打算再建两栋,但必须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

  “我还得再问问农信社,像我这种情况现在最多还能贷多少。”赵震告诉记者,农信社的工作人员经常到他的合作社走访询问养殖情况,“平时贷款我遇到啥问题都会随时给他们打电话,问个明白。”

  在礼县当地,像赵震这样和农信社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农户还有很多,“我们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大多数农户打来电话都是咨询再次贷款的事,我们都会逐一解答。”礼县农信社一位客户经理说道。

  “支农、惠农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真心为农户着想,不断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资金需求,利用金融杠杆作用最终实现农信社与农民的双赢。”郭玉忠对于礼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信心百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