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吉林省敦化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田荣君

  自2003年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以来,国家实施的票据兑付、减免税金等扶持政策推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近几年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渐淡化,农信社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笔者以吉林省敦化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就国家政策扶持的成效、农信社的制约进行分析,并对农信社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在试点改革中,通过票据兑付、减免税收、保值储蓄补贴息等国家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初步理顺,资本充足率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取得进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但是,国家对农信社扶持力度仍然不足,农信社目前仍然面临着难以凭一己之力摆脱的困境。

  首先,农信社面临着较为沉重的税负。免税期后的2009年至2012年6月末,敦化联社累计缴纳企业所得税5690万元,其他税金2135万元,共7825万元。而减免小额农户贷款所得税10%及减免营业税2%等优惠政策,仅仅减免税金700万元。很显然,现有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不难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尚未彻底摆脱历史遗留问题的困境,还处在艰难的创业和起步阶段,盈利能力和水平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提并论。前期风险刚刚化解,后续税负持续增加,导致农村信用社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业务准入限制政策过多。近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而科技成本、人员成本等却持续增加,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面临着严峻考验。而限制代理国债、代理基金的发行资格、签发承兑汇票、办理理财业务、参与同业间资金市场、贷款规模限制等业务准入限制政策,也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再其次,商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冲击较大。近年来,农业银行已经确立了打造具有县域金融特色的全国最大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政策性银行已经开始转型,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都已牵手县域农村金融市场,民间金融组织兴起,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农村信用社想介入外部市场还受很多限制,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另外,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三农”客户,点多面广、成本高风险大。同时,其科技支撑水平落后、创新金融产品能力低下、中间业务发展乏力、竞争高端行业、优质客户缺乏优势,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现实困境,笔者建议,落实党和国家对农信社的优惠扶持政策,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从支持“三农”的大局出发,继续实施优惠税率政策。

  近几年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在增加自身积累、改善资产质量、消化历史包袱、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盈利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升金融服务、重塑社会形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支持“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在于服务县域经济,业务发展的地域性较强,经营状况受当地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一些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所得税税率使用上,建议参照节能减排、环保、新材料等国家鼓励的行业、产业的优惠税率,对农村信用社施以优惠税率;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按照存贷款利息差额征收营业税,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允许农村信用社提高税前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以增强其支持“三农”的实力。

  第二,坚持依法监管和支持发展并重,逐步放宽业务准入渠道,促进农村信用社安全稳健运行。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的兴衰关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致富。在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上,既要坚持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严控风险”的监管思路,在一些重要监管指标上坚守底线。同时也要正视其支持“三农”主力军地位,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结合实际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做到宽严相济、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帮助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的同时,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