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镇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达标升级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多措并举,抢抓机遇,各项存款实现新突破。至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42亿元,较年初增加5.16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存款规模突破60亿元的县级联社。
多措并举聚合力
为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贯彻落实,镇平县农信联社不断创新载体,扎实推进组织资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抢抓有利时机。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比学赶超抢存款的良好氛围。二是广泛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成功举办了“迎新春” 写春联和元宵节灯谜竞猜、舞狮子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各项慈善慰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三是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突出重点宣传农信社在人员、网点、产品、收费方面的优势,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重视和信任。四是强化机制保障。为组织资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考核勤督导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考核及管理等办法,调动机关和基层一线的揽储热情,发挥其揽储主力军的作用。二是通过明确业务揽储任务,与绩效工资联挂,调动机关部室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三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出台了《非税代收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调动非税代收人员的积极性。四是由主管部室牵头,督查中心和机关部室共同参与,对存款进度实施动态督导。五是每月20日根据各社存款任务完成情况,加大对后进单位的督导力度。六是对以存款指标为主的业务经营综合考核排在末位的社主任,第一个月下发绿色提示单;对连续两个月排在末位的社主任下发黄色警示单,同时联社班子成员集体问责;对连续三个月排在末位或全年累计六次排在后三位的社主任下发红色处罚单,并责令其停职待岗。
提升服务树品牌
充分发挥规范化服务在促进业务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农信社优质文明服务的品牌。
一是调整网点布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科学调整网点布局,更好地发挥网点的主体功能作用。二是打造精品网点。按照硬件建设到位、服务功能齐全、软件质量提升的要求,分批次地高标准打造精品网点,抢占市场份额。三是发挥产品优势。进一步加大自助设备的布放力度,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助设备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形象。四是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对机关全员、一线临柜人员、客户经理等在岗人员的培训教育,以整体规模效应提升竞争软实力。五是加强服务管理。县联社组成专门人员,充分利用电视监控网络资源,自上而下地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做到快反应、快调查、快处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强力攻关重实效
细分客户。根据客户特点,将客户细分为四个层次,即广大居民是基本客户、个体工商户是核心客户、企事业单位是高端客户、政府项目是重点客户,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客户开发维护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层次客户开发维护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精准定位。组织各信用社认真梳理辖内高价值个人客户和对公大户(含潜在客户)情况,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切实落实客户开发维护责任。
强力实施“1152”工程。即:开发(保持)100个对公存款账户、100个企业客户、5000个种养殖农户、20000个个体工商户,努力培养增存、增贷、增效益的客户主体。
紧盯项目资金。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年度7件大事所涉及的8个大项目、大工程作为项目攻关重点,制定分包项目对接方案,及时关注项目申报、批复、资金拨付、资金流向等情况,盯住资金滞留各个环节,提高项目资金开户率和留存率。
攻关公存大户。通过积极参与“财税银信审计”联谊运动会等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便于及时捕捉公存资金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抢抓机遇实施强力攻关。至目前,镇平县财政性资金的70%存放在县联社,90%的惠民资金由县联社代理,粮食补贴、新农合等政策资金全部留存在县联社,对公存款余额达到6.99亿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11.54%。4月份,县联社抓住县政府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有利时机,联社领导带领人员到县政府、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进行公关协调,不仅成功取得了13个乡镇的新农保代理权,也促成全县新农保项目的财政专户落户农信社,仅此一项就增加存款近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