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起,超市逐渐成为都市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杂货铺到百货商店再到超级大卖场,中国人购买商品的地点开始逐步升级。而当微博上80后们开始怀念小时候玻璃柜台里糖果时,超市里陈列商品的货架也在悄悄进行华丽的转身。
金属的退出
作为超市商品的“衣服”,超市货架一直是在人们最容易见到又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最开始,铁制货架凭借自己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受到了很多商超的欢迎。
但是铁质货架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山东兄弟商业设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启超对记者说:“虽然铁质货架很坚固,但是铁制货架的可塑性差,从设计到铸造模型再到成品,花费的成本不仅高而且时间久。”
此外,记者发现铁货架转角处的凸起以及生锈的货架还是超市里的安全隐患。市民张先生就向记者表示说:“有一次我带女儿去超市,她就差点被货架伤到眼睛,而且生鲜区的货架锈迹斑斑给人印象很不好。”
不仅是张先生有这样的遭遇,消费者被货架所伤向超市索赔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2005年开始,伴随着各大超商对生鲜区进行改造,可塑性强而又环保的木制货架风一样地代替了铁制货架这类的金属货架。
木制的危机
与仓储货架注重实用功能不同,超市货架更加注重美观大方,规格多样,设计造型具有时代气息,显得高贵大方。规格多样的木制货架更好地满足了现代超市的需求。
然而来势汹汹的木制货架在迅速取代铁质货架之后,从2010年开始遭遇危机。业内人士陈州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货架行业的技术单一,而且没有形成相应的行业规范,行业区域相对集中,需求单位只有选择不同货架供应商的机会,而不存在选择不同货架的机会,因为全国范围内的货架行业产品都一样,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丁启超也对记者说:“相比较铁质货架,木制货架一系列优点的背后不可避免的是入行门槛低。铁制货架的制作可能还牵涉到设计、铸模型等,木制货架则相对简单很多。”
此外,他还表示随着生鲜区改造的逐步铺开,木制货架的市场还是比较吸引人。据丁启超透露,目前1000㎡的生鲜区进行货架改造的成本大概30~40万元,兄弟货架每个月大概向50家超市提供货架。
记者计算了一下,一家超市的生鲜区按照300㎡计算,一个月的销售额约在500万元左右。整个市场的效益还将更加吸引人。这也导致大批企业蜂拥进入木制货架市场。
但丁启超对记者强调说,激烈竞争带来的价格战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
陈州也表示,专业化、规模化的货架制造厂促使货架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是在眼球经济下,如何个性化展示商品,让货架与商品形成1+1>2的效果是当前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行业新定义
铁质货架卖不动,木制货架不赚钱,巨大的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又非常低。货架市场到底该走向何方?是不是也该如行走般转个弯,也许能遇到另一种风景。
2012年5月,兄弟货架对行业、自身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丁启超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目前对行业的定义是有缺陷的。目前更多的是按照材料来定义,比如铁制货架业、木制货架业。其实在国外,这些统统属于商品陈列业。兄弟货架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向陈列商转型。”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商品陈列已成为独立行业,但是更多地集中在服装业,日常消费品的陈列还在不断摸索中。
此外,精品超市的不断涌现也给超市陈列带来了新的参考。记者在华润Ole’北京金融街店看到超市内商品摆放的生动美观,尤其是生鲜区利用货架与流线设计的配合,加上各式生鲜灯和小道具将产品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山东货架业的龙头,兄弟货架的思路是难以被模仿的。从货架生产商到陈列商的转变不仅是企业的新的发展方向,更会重新定义整个行业,逐渐融入商品陈列这样一个大行业,引领行业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