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佳能捐赠白傣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


  本报讯  9月7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了白族、傣族、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数据库由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组成。佳能(中国)从所拍摄的2.49万张照片、428小时视频,共2.45TB影像数据文件中整理、精选、编辑从而形成的最终的数据库,内容涵盖了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及火把节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声音以及文字数据,该数据库将成为文化部记录、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

  从2009年起,佳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来自非遗保护、影像学、人类学、民族学、舞蹈艺术、民间美术等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受邀参与,为项目提供学术指导。经过前期调研和实地探访后,佳能“非遗保护”项目组的20多名成员踏上了艰辛的非遗保护之旅。三年来,项目组利用尖端影像设备,科学、系统、深入、全面地记录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彝族5个民族,1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三年来,项目组穿行3万多公里,深入四川、贵州、云南3个省的60多个县市自治州,走访了20多位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和500多位民族文化持有人,为羌、苗、白、傣、彝5个民族的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拍摄照片多达7万幅,视频1000多小时,累计数据量6TB。同期举办的佳能(中国)“影像公益”成果展上,佳能(中国)全面地展示了多年来在“影像公益”战略指导下,在教育启蒙、环境保护、文化支持、社区关怀、志愿者服务和人道援助方面的成果。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表示,佳能(中国)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影像产业的领袖和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秉承集团的“共生”理念,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凭借自身的影像专业优势,全力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积极推行独创的“影像公益”模式,为建立一个永远“共同生存、共同劳动、幸福生活”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陶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