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墨:
回顾中国2000多年的种茶史、用茶史,中国人在茶方面,从来不缺乏创造精神。中国人对茶的应用,既表现在形而下的衣食住行方面,又表现在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这就形成了庞大、繁杂的茶文化体系。在茶文化向邻邦的传播中,佛教文化,尤其是禅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日、韩三国,自古就一衣带水、息息相关,最初的文化交流,靠的就是几国僧人的互相参访、互相学习。中国唐宋时期,茶与禅都到达顶峰,日、韩两国僧人纷纷来华朝拜祖庭,拜访名师。这些学僧回国时,不仅带回了完整的佛教仪轨,还带回茶种与茶事范式。这些茶种与茶事规范为两国茶道本地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中国茶文化传入日、韩两国之后,分别引起了一阵自上而下的流行时期。在那段时期,来自中国的茶和茶道具成为茶人千金难求之物,但在两国茶师宗匠的不断创新之下,茶渐渐脱离了华贵奢侈之风,走向平和与平民化,也愈渐接近禅的本色。从谂师曾问南泉,何为道?南泉普愿禅师答:平常心是。希望回溯茶道历史过后,三国茶人仍以“平常心是道”为念,不失茶道“和”之精神。
一、对日本禅茶文化的影响
中日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随着一些贡赐往来,可以推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但真正的鼎盛还是在中国唐代和宋代。虽然隋唐以前,中国的茶文化已陆续传播到日本,但是茶在日本一直没有正式的种植与茶道的仪轨。在唐宋,随着两国僧人的往来,茶与茶道最终随着唐宋最繁盛的天台宗和临济宗教义,由日本僧人带回国。
首先在日本境内成功种植茶树的是日本僧人最澄。最澄和尚在中国随天台山佛陇寺行满座主修习天台宗教义,并且在归国时带回了茶籽。他回到日本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同时还把从天台山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比叡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至今,在日吉神社的池上茶园里仍矗立着“日吉茶园”之碑,碑文中有“此为日本最早茶园”之句。
宋代时,径山寺成为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中心。据《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茶者,以小缶贮送,钦师曾手植茶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径山寺不仅自产茶、采茶,并且根据临济禅法的特色,发展出一整套茶仪与茶礼。
临济宗于南宋时盛行,以径山为最,吸引了不少日本高僧入宋求法。除日僧明庵荣西两度入宋,最后在天台万年寺向临济宗黄龙派八世虚庵怀敞求法外,临济宗杨岐派法系在径山慧风独盛,名师云集,日本佛教界慕名前来学法者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日本佛教徒学成归国,弘化一方,开创了日本佛教临济宗教派,成为弘法主流并保留了径山禅风。
据史书记载,南宋绍熙年间,日僧大日能仁上径山从佛照德光学法,开日僧渡海入宋上径山学法之先河。庆元年间,日僧俊芿(1166年—1227年)入宋登径山,参谒蒙庵元聪,受临济宗杨岐派要旨,回国后在日本京都东山建涌泉寺,弘传戒律和临济禅法。南宋嘉定年间,日僧道元(1200年—1253年)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随荣西弟子明全来华,登径山参谒浙翁如琰禅师,时如琰已75高龄,特在明月堂设茶宴欢迎道元。道元后在宁波天童寺师从曹洞创始人,但他深受如琰影响,同时崇奉径山禅风。
茶传入日本之后,是自上而下逐渐普及开来的。16世纪左右,日本饮茶文化急速普及,接受禅宗思想的刺激和引导,成为鬴哲学、宗教、艺术、礼仪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16世纪的这100年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的100年,而掀开这百年史的开山者,即师从临济宗高僧一休宗纯禅师修行的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跟着一休禅师修习禅法,获得了禅宗印可──来自中国的禅宗印可状原文墨迹。这一墨迹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成为日本茶道的无上至宝。
二、对韩国禅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佛教最早传入高句丽,大概在第十七代君主小兽林王二年(372年),当时前秦苻坚曾派使者及曾顺道送去佛经和佛像。佛教传入朝鲜半岛西南的百济稍晚于高句丽。枕流王元年(384年),梵僧摩罗难陀由东晋到达百济的汉山城,受到百济王的热诚接待,翌年创佛寺于汉山,度僧10人。僧人在朝鲜半岛东南的新罗,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衲祗王时(417年—418年)由高句丽输入的。在南北朝时,新罗有不少僧人来我国求学。
从韩国的一些历史书籍和一些僧人的诗偈中,可以看出中国茶禅文化对韩国茶禅文化形成、发展的影响。如《三国遗事》卷四记载:“遂往边山苏来寺……至元晓房,有木梯高数十级,叠足凌兢而行,乃和至焉……傍有一庵,俗语所云蛇包圣人所昔往也。以元晓来居,故蛇包亦来侍,欲试茶进,晓公病,无泉水,此水从岩罅忽涌出,味极甘,如乳,因尝点茶也。”再如《圆鉴录》中所记载的冲止禅师之行状及思想:“法桓,自号宓庵,后改名为冲上,姓魏氏,定安(忠清北道)人。赠谥圆鉴禅师,寿六十七。”
还有当时的名僧已和的诗偈《山中味》:“山深谷密无人到,尽日寥寥绝世缘;昼则闲看云出岫,夜来空见月当天。炉间馥郁茶烟气,堂旧氤氲玉篆烟;不梦人间暄扰事,但将禅悦坐经年。”
《浮休堂集》中也有多首关于茶的诗偈,如“独坐深山万事轻,掩关终日学无生,生涯点检无余物,一碗新茶一卷经”。再如“赵州无字起疑团,十二时中著意看;若到水穷云尽处,蓦然撞破祖师关”。可见“赵州禅”、“无门关”、“赵州茶”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公案在韩国僧人间也是广为歌唱和流传的。同时,韩国僧人也在修行中追求简单、超越、离欲、淡然的深山与茶烟,过读书与林泉的无拘无束的禅者生活。茶,也是韩国僧人所期许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