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的发展,要在科学谋略的基础上进行,在改革中坚持有所不改——始终坚持深化改革这一新时代主题、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方向、坚持防范化解风险这一基本前提、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基本要求、坚持增强推进合力这一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鲜明主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明久着重强调了这一观点。
回顾湖南省农村信用社7年来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张明久用“五个坚持”界定出改革进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不仅要时刻坚持推进深化改革这一新时代主题,而且要时刻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增强推进合力。
科学引航 完美蜕变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管理、防控风险这一主线,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工作。”张明久说道。
2005年6月,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自此,全省农信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开始大步向前迈出。
理顺管理体制便是其中之一。
自成立后,湖南省联社建立健全了行业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全系统党的关系实现垂直领导和统一管理,基本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管理体制。
“这一管理体制在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业务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工作金融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张明久总结说。
科学有效的策略是保证改革方向正确的关键,特别在股份制改造这一重要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张明久针对组建农商行定了“4321”的改革总体思路,即:坚持股份制、商业化的改革方向,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稳定县域、做实农村的总体要求,保持机构体系框架完整性这“四项原则”不动摇;着力推进改造资格股、组建农商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三项改革”;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两项目标”;逐步健全全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截至目前,湖南农信系统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已组建14家农商行:由城区机构整合的湘潭农商行即将开业,沅陵县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投资股比重明显上升,已有46家县级行社取消资格股。
“落实扶持政策,也需要我们着力。”张明久说。
就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张明久告诉记者:“全省兑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已达93.4亿元,在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差别存款准备金、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省政府近年来先后下发3个专门文件,从资金、税收、不良贷款清收等方面明确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政策。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力支持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
科学发展 实现跨越
“通过深化改革,全省农村信用社走出了以往资产质量差、风险隐患大、经营效益低的困境,走上了规模质量效益整体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也为‘三农’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明久说。
在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湖南农信系统凸显出“地方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
从2005年到2012年6月末,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的10234亿元贷款中,农业贷款达到4788亿元。不仅如此,今年,湖南农信系统农业贷款余额已达1786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1415亿元,增长3.81倍,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比重的85%以上。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湖南省农信系统不仅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而且在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拓展力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该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36亿元和2137亿元,存、贷款总量位居该省金融机构的第1位和第2位。
“科技已成为提升现代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相继打造了科技信息、电子结算和资金融通三大平台,突破了长期制约业务发展的电子化、信息化瓶颈。”张明久介绍说。
其中,科技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了对业务发展、风险防控、加强管理的支撑作用;与支付结算电子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步,全系统4000余家网点全部实现通存通兑并“汇通天下”,6年累计发行福祥卡2271万张,发卡量居全省金融机构第2位;稳健开展的资金融通业务,加强了系统内的资金调剂,不仅成功发挥了富余资金效力,而且有效缓解了支农资金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
在打造硬实力的同时,强化软实力也成为张明久运筹帷幄的重要一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理顺内部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张明久通过推进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得全系统的经营管理机制转换工作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明显进展。“指导县级行社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并以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积极加以推动,就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张明久说。
科学的战略布局,带来的另一个显著成效就是经营风险的大幅降低。截至今年6月末,该省农信社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已达134.7亿元,拨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也由不足1%分别提升到了121.9%、68.3%,资本充足率从负值提升到7.18%;全系统目前已连续7年实现盈利,累计实现经营利润221亿元。
科学谋略 坚守“不改”
7年征程,“改革”是核心,然而在张明久看来,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所在,“根本”性的东西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针对农村信用社走过的长期、曲折发展历程,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他提出了“五个不能改”。
“千改万改,始终坚持深化改革这一新时代主题不能改。”张明久强调说。
他分析指出,2004年,湖南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从此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鲜明主题。因此,要从农村信用社工作全局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开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方向。”也是张明久所强调的“五个不能改”之一。
他认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三农”的发展。通过长期扎根“三农”、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成就了自身支农主力军的地位,其作用不可替代,特别是在县域。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既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选择,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最大优势。
张明久强调说:“离开‘三农’,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要深刻认识‘三农’对农村信用社的决定性、根本性意义,把服务‘三农’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作为服务‘三农’的内在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社农双活、双赢、共兴、共荣之路。”
在张明久总结的“五个不能改”中,还包括“始终坚持防范化解风险这一基本前提不能改”。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化解存量风险是基础,防控增量风险是关键。”张明久分析说。目前,深化改革在化解存量风险方面的成效已经充分显现,而在防控增量风险方面的作用却始终要接受实践检验。因此,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防控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生命线和永恒主题的观点,坚持风险为本、内控优先,在继续推动化解存量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股份制和农村商业银行在防控增量风险方面的制度优势,用资本约束风险,用制度防范风险,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千改万改,始终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基本要求也不能改。”张明久说。
结合湖南省联社对“保持体系框架完整”这一农信系统突出优势的打造和运用,张明久介绍说,自成立以来,湖南省联社始终坚持搭建全省统一的服务平台,打造统一的产品和品牌,使全省农村信用社体系框架完整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不仅有效发挥了在改善支农服务、应对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而且成为县级行社核心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要把保持体系框架的完整性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原则,在保持‘小法人’的前提下抓好‘大平台’建设,实现体系框架整体优势与县级行社个体优势的统一。”张明久补充道,“这样才能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形成和扩大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千改万改,也要始终坚持增强推进合力这一重要保证不能改。”总结着7年来实践工作的深刻体会,张明久指出了第五个“不能改”。
回望改革之路,张明久分析指出,新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尤其是股份制改革有效发挥了农信社自身、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因此,他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以股份制为载体,更加注重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机制,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农村信用社取得改革成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张明久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