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看清云中CRM的“本”与“末”


  一些CRM服务提供商并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云计算的根本实质,从而出现了一种“类畸形”的云计算CRM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CRM的特性

  CRM正在经历着云计算环境下的转型。那么,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既要保证CRM原有的功能实现,又要符合云计算的本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基于云的CRM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呢?

  特性一:便捷

  当CRM还是传统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的时候,由于不同用户存在着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化,所以部分用户采用了定制开发的实现模式,而当时产品级别的CRM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平台+模块”的实现方式,在销售过程中,CRM产品厂商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模块的配置,最终交付用户使用。而到了云计算模式下,定制化开发的模式显然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平台+模块的CRM系统成为了云服务提供商的首选。

  在这个背景下,CRM的便捷性成为了决定其用户认可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云计算提供了一种“按需租用”的付费模式,使得用户自身需要决定如何挑选功能模块与自身需求进行匹配,进而实现出最为合理的应用系统。

  这样一来,基于云计算的CRM必须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同时,每一个功能模块自身的功能特点必须非常鲜明。

  这样的特点说起来简单,但大部分厂商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服务提供商,强调的功能模块的多样性,这样一来,相关的功能模块虽然很多,但是却造成了用户在选择时的障碍。用户面对着大量的功能模块,却不知道如何挑选出最适应自身需求的模块组成自己的CRM解决方案。同时,过多的模块非常容易降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人为造成模块间的信息孤岛,使CRM无法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功效。

  这类的云计算服务虽然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它非常容易给用户带来隐患。第一,用户在当前阶段对于自身需求非常明确,但是过多的功能模块容易造成用户的损失性投入,第二,当用户自身业务向前发展的时候,后续的功能模块如果不能与之前的模块有效关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云计算服务,那么用户的需求将无法满足,而那个时候,用户如果想要换一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话,相关的数据迁移工作可能带来更高的成本。

  特性二专业

  现在市场上有部分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只是一个半成品。他们提供出了相关的平台,提供了部分模块的原型,但是如果用户想要实现满足自身需求的应用系统,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二次开发过程。这类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不是一个SaaS系统,而是一个PaaS平台。如果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了一个半成品,那么企业的IT部门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了解自己所面向的云计算服务的相关平台,以便将功能模块原型二次开发成为功能度更为符合、关联度更高的模块。那么这些技术人就不仅仅需要一定的开发能力,还需要对云平台的解读能力。这个过程本身与云计算的便利性相违背,没有达到节约IT部门人员精力的效果。况且当云服务出现了问题,服务提供商很容易推卸责任,将问题归结到企业IT部门的二次开发,最后形成来回扯皮的现象。这个时候,企业的IT部门往往会比较被动,一方面,他们本身不是专业的开发人群,另一方面,即便是专业的开发人群,对于相关的云平台的了解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一个技术人不应该专门针对某个品牌的PaaS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样的工作对于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看清云中CRM的“本”与“末”

  云中的CRM,其根本在于相关服务在用户实现过程中的便利性,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可用性以及便利性。当然,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样重要,但是这方面因素的关键点在于云服务提供商自身,而非用户。用户在挑选云服务提供商的时候,首先要看重的是云服务提供商自身是否能提供一个可信赖的云平台。其次要考虑的就是云服务中相关功能模块之间的搭建、关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切勿被服务商用功能模块的数量忽悠,对于相关的二次开发工作更要谨慎。毕竟,功能模块的数量等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

(贾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