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特尔”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夏牧场”,顾名思义,走敖特尔就是走夏牧场的意思。千百年来,草原上的牧民就是以走敖特尔这种传统的方式,保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实行着他们古老的轮牧制度。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有这么一个跟着牧民们一起走敖特尔的商店,它被牧民亲切地称为“我们家的商店”,这就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的流动售货车。
第一时间解牧民生产之需燃眉之急
多年来,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始终秉承着供销合作社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常年坚持出流动售货车,走“敖特尔”,尽可能地把服务“三牧”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做深做细、做到牧民的生产第一线。供销合作社根据牧区生产随季节变换而转换的特点,组织发动员工在每年的6—10月份备足货源、出动流动售货车走“敖特尔”,及时把牧民最需要的生产机械、配件、润滑油,粮油等生产生活用品送到牧民手中,解决他们的生产之需和燃眉之急。每年在接羔、剪毛、打草、过冬抗灾等生产季节,都能做到跟进服务、延伸服务,把服务工作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到了适逢打草季节的牧业生产。呼伦贝尔地区的乳品企业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不仅牧民鲜奶的交售价大幅下跌,由每公斤3元降到0.8元,而且一度造成销售不畅,出现了拖欠奶资现象。缺少生产资金的牧民群众,一时间购置农机配件、润滑油、油料等生产资料成了问题。为解决牧民生产难题,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积极组织货源保本销售,另一方面主动开展赊销业务服务。对确有困难的牧户,给予赊销生产资料照顾,在牧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支援了该地区牧业生产,得到牧民的称赞。祸不单行,2008年12月下旬,呼伦贝尔草原又遭受了罕见的严重雪灾,由于交通受阻,牲畜出栏率下降,一些牧民家庭的米面油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出现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立即组织充裕的货物下乡。供销合作社的送货车跟着政府的救灾车队,在破雪机的引领下,将牧民最需要的生活用品送到牧民家中,仅在锡尼河镇供销合作社就赊销商品6万元。整个“两大节日”期间,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累计投放灾区商品300余万元,其中赊销近30万元,赢得了当地党政和牧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走进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的连锁经营网点,有一些中心店仍然保持着老式的柜台销售模式,商品的陈设也略显老土,整个基层社2011年完成商品总销售2503万元,实现利润29万元。和发达地区的基层相比,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的这点利润不算什么,但对于地广人稀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锡尼河镇的牧民来说,这个拥有1个配送中心、2个转运站点、45个连锁经营网点、9000平方米营业面积、18800平方米仓储面积、经营万余种商品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他们生产生活不能离开的贴心社。
因地制宜地为牧民提供全面服务
2002年,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把现代流通模式引入呼伦贝尔草原深处,在锡尼河率先办起了牧区“平价超市”,通过开架选货办超市的经营方式,让广大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现代流通方式带来的便利与温馨,结束了全市牧区各苏木乡镇没有超市的历史。运行成功后,又在东苏木增设了一个超市门店,并陆续在其他网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应用超市模式,逐步形成了连锁经营态势。
在超市运营中,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严抓商品源头质量,严把进货关口,坚决杜绝伪劣假冒和过期商品摆上柜台,售出的商品包退包换。在确保商品货真价实的基础上,供销合作社实行低价位运作,微利保本经营。所有商品价格均不高出巴镇(旗政府所在地)和海拉尔(市政府所在地)的同类商品。即使远在200公里外的辉河、红花尔基等营业网点,商品价格也与巴镇的基本拉平,甚至偏低,仅此便为当地牧民每年节约费用50余万元。为降低进货成本,该社大宗商品从厂家直接进货,多数商品由专人到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组织进货。别看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的连锁经营网点面积不大,但商品都适销对路,品种齐全,群众选择余地大。各超市或门市部的经营品种基本包含日用百货、烟酒糖茶、土产日杂、五金家电、针织鞋帽、粮油饲料等万余种,只要牧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基本涵盖到位。为满足偏远畜牧点群众的实际需要,2008年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新增运输车2辆,2010年又增加1辆,配送服务能力空前提升,保证了连锁配送服务顺畅、快捷。只要牧民群众电话预约,就随时出车送货,做到随叫随到。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坚持因地制宜,不局限一种售货模式。有的一店一种模式,有的一店两种模式,或多店多个模式。一个门店可以既有平价超市,又有柜台售货,不搞一刀切,只要符合牧民的需求需要,供销合作社就采用最适合的经营方式。
为方便牧民生产生活,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不断拓展经营项目,增加服务内容,坚持常年开展预约订货、服务上门业务,对牧民急需的物资,做到有求必应,不打折扣。2008年初,西苏木、东苏木两家超市开通了移动公司代办点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2009年,各超市门店普遍增加了果蔬、活鱼等经营品种。2010年,供销合作社与内地厂家合作,成为“娃哈哈”产品和“思念”方便面的总代理,让草原深处的牧民群众就近选购和享受品牌产品。供销合作社还开展畜产品代销业务,每年为边远地区牧民代销羊毛、羊皮10多万元,解决了牧民卖难问题。
此外,凡牧民需要家用电器等大型商品的,供销合作社都给予顺便代买,送货上门,不收任何费用,凭原始发票结账;对暂无现金购物的牧民,大开绿灯准予赊销商品或是以物换物;对家庭确有困难的牧户,供销合作社采取救济的方式给予支助。仅此一项,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多年来捐赠给牧民的商品达15万元之多。该社还积极参与开发扶贫活动,2008年9月,向“贫困母亲”金淑珍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在巴彦托海镇伊尔斯嘎查建立起了“牧民超市”,并一次性提供3万元垫底商品进行周转。该超市开业后生意兴隆,金淑珍的月均收入达到2000余元,达到了中等牧民生活水平,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草原深处的锡尼河西苏木供销合作社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当地牧民服务,在不断地发展中探索出了一条融创新发展与秉承传统于一体、集现代流通方式与流动售货服务举措于一身,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服务“三牧”、回归本质的牧区供销合作社振兴之路。该社在呼伦贝尔市创下四个第一:牧区苏木镇开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业务的第一家;唯一保持多年如一日发扬流动售货服务、走“敖特尔”(流动牧点)优良传统的牧区基层供销合作社;第一个被政府授予市级优秀企业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第一个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今年,该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基层队伍,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才得以保障,供销合作社才真正在牧民的心中扎下了根,开出了信赖的花朵,成为牧民的贴心人。